“小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我校承担的《以“校长为首,品德课程为主,构建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的实验研究》的子课题是:“小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实践研究”,从课题研究之初, 我们加强理论学习, 从分层制定实施方案等方面入手,扎实开展课题研究,促进了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内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校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一、课题研究工作概述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 “培养学生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 ”但是,现在的学生却表现为自私、懦弱、冷漠,对父母不关心,对他人漠然视之,甚至对自己的学习也不放在心上。如此没有责任感的学生将来又怎能承担起建设我们伟大祖国的重任。因此,加强学生责任感的教育,促进小学生责任感的发展和提高,是小学教育的一大重点。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有关责任教育的研究成果,我校决定与 2011 年 6 月至 2013 年 6 月进行小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态度、自觉精神,使责任感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做事的动力之源。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不但能解决现代学生中存在的不爱学习、不会关心、不会合作、不能适应社会等实际问题;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增强他们各方面能力;而且能使学生的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得到有机统一,成为新型合格人才。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剖析学生责任感的现状及形成原因。2、确定培养学生责任感的主要内容。3、探索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措施和途径。三、课题研究的方法1、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将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教育, 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主要通过以下行动达到教育目的:A 、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诚信、责任感等内涵的文章、故事,在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要求学生理解并悟出做人的道理,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B 、榜样激励: 小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了解、学习英雄模范、成功人士特别是身边的榜样——优秀学生对自己、 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明确学习的目标,从而确定努力方向(重点放在身边榜样的树立上,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 。教师与家长也要注意时刻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示范作用。C 、情境体验: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