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VIP免费

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_第1页
1/19
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_第2页
2/19
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_第3页
3/19
货币经济学因果观01控制观02内涵观03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相关定义货币外生性•货币的供给决定于货币当局的政策和操作手段,并非决定于经济运行的经济变量的变化。货币内生性•货币供给的变动,不决定于货币当局的主观意愿,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中实际变量如收入、投资、消费等因素以及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三种观点提出的背景因果观金银为主的商品货币时代,货币作为经济体系中的新兴产物,理论观点聚焦于货币这一“新事物”与原有经济实物之间的关系上。控制观银行出现,银行货币成为货币制度的主角,聚焦于货币发行问题。内涵观20世纪中叶之后的金融创新的出现,存款、信用卡、货币市场基金等大量金融工具的出现。扩充了货币的内涵。1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三种释义之一:因果观因果观因果观对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的解释,是围绕经济体系中的货币变量与其他经济变量的因果关系展开的。如果货币存量的变动可以决定其他经济变量如物价水平、利率及实际产出,那么货币就具有外生性。反之则具有内生性。因果观商品货币时期休谟:较早的阐述了货币外生性的学者之一。“一切东西的价格取决于商品与货币之间的比例……货币增加,商品就涨价”詹姆斯·斯图亚特:较早的阐述了货币内生性“无论如何,一国的流通只能吸收一定量的货币。因此,不论一国的金属货币增减到什么程度,商品仍然会依照需求和竞争的原则涨跌,而需求和竞争总是决定于那些握有财产或某种可以给付的等价物的人的意图,而决不是决定于它们所拥有的铸币数量”。因果观亚当·斯密货币内生观“无论在哪一个国家,每年买卖的货物的价值要求有一定数量的货币来把货物流通和分配给真正的消费者,但不能使用超过必要的数量……国内流通的货物既已减少,为流通货物所必需的货币也必减少”。因果观19世纪中期:银行货币的广泛使用李嘉图:货币数量论,货币外生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货币量增加了,它的价值便下降,其表现形式就是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反之则反。图克:货币内生性商品的价格不取决于由银行券的数量所表示的货币数量,也不取决于全部流通媒介的数量;与此相反,流通媒介的数量是物价的结果。若一国的交易需要较多的交换手段,则较多的银行券便会停留于流通界。所以通货数量的增多乃交易增加和物价上涨的结果,而绝非其原因”2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三种释义之二:控制观、控制观控制观是从货币供给能否由货币当局的政策操控的角度来论述货币的外生性与内生性的。如果货币供应可以由货币当局所实施的货币政策操控,那么货币就具有外生性。货币当局不能操控货币供应,货币供应是由货币当局之外其他经济主体所共同决定,那么货币就具有内生性控制观凯恩斯:货币供给外生论者“要改变货币数量,则只有公开市场政策或类似办法便可办到,故已在大多数政府控制之中”,公开市场交易不仅可以改变货币数量,而且还可以改变人们对金融当局之未来政策的预期,故可以双管齐下,影响利率”。弗里德曼:货币供给外生论他曾经将货币供应比喻为政府从直升机上注入到经济系统中的D/R:存款准备金比率D/C:通货比率H:基础货币控制观托宾内生货币供给观货币供给量作为内生变量主要是由银行和企业的行为决定的,而银行和企业的行为取决于经济体系内的许多变量,中央银行不可能有效地限制银行和企业的支出,更不能支配银行和企业的行动。卡尔多内生货币供给观“在任何时候,或在一切时候,货币存量将由需求决定,而利息率则由中央银行决定”。3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三种释义之三:内涵观内涵观从信用货币所体现出的债权债务关系以及是否构成社会净财富的角度来界定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的。格利和肖(1960)最早提出了“外在货币”“内在货币”“(外在)货币是政府债务,它发行于政府支付商品和劳务货款时或作出转移性支付时。它是消费者和企业持有的对政府的一种债权。从私人部门来看,这是一种外部的或外在的净额债权”“内在货币政府购买私人证券时发行的。它是消费者和企业对私人部门以外世界的债权,但是它与私人部门对外部世界的债务相抵消。因为它以内部债务为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