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研究其发展过程、相关知识、基本规律的学科,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 文学理论:以哲学方法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的一门学科。 其任务: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其基本形式: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3 文学活动:是人类一种高级特殊的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1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产生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 2 马克思文学理论: 从人类学观点看,文学是人的活动;从哲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人的一种反映活动;从现代的经济学观念看,文学是一种艺术产生活动;从美学的社会学得观点看,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从媒介和符号的观念看,文学是一种交往对话。 3 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 A 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 B 坚持中国特色 C 具有当代性,体现时代精神。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 1 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的确证; 2 文学活动的要素:世界(客观世界、主观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3 文学活动的起源:巫术发生说(巫术意义的产生过程对文学创作有某种启发意义); 宗教发生说(艺术当成一种宗教); 游戏发生说(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 劳动发生说:A劳动提供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B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C 劳动构成了文学描述的主要内容 D 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4 文学发展的原因:根本动力是生产劳动。经济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最终制约文学发展水平。上层建筑的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观念以及一些涉及文学发展的制度、政策、设施也会对文学发展产生影响。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1 文学的含义:文学的文化含义;一切口头或书面言语行为和作品,包括文学、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文化形态。文学的审美含义: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