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见固定结构十五例 一、“以为”、“以……为” 文言中的“以为”,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和现代汉语的动词“以为”、“认为” 相当。如: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 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打石块来探求命名为“钟山”的原因,还自以为得到了它的实情。 然而,在更多的场合,“以为”却是“以……为……”的紧缩,常见的有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在“……以为……”、“以……为……”句式中,“以”是介词,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为”的状语,此时的“……以为……”、“以……为……”相当于“用……做……”或“把……当作……”。如: 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老虎看见驴子,是个庞大的家伙,把它当作神怪。 夫以铜为鉴,可正衣冠。(《新唐书•魏征传》) 把铜板当作镜子,可使衣冠端庄。 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到了太子丹,用派荆轲行刺作为计策,这才招致祸患啊。 第二,在“……以(之)为……”、“以……为……”句式中,“以”是动词,“认为”的意思;“……为……”是主谓词组,作“以”的宾语。这种句式,相当于“认为(觉得)……怎么样”或“认为(觉得)……是……”。如: (满座宾客)以为妙绝。(《口技》) (满座的宾客)认为它(口技)奇妙极了。(按:“以为妙绝”,即“以(之)为妙绝”,原句省略“以”的宾语“之” 。) 二、“所以” 在文言文里,“所以”是两个词,其中,“所”是特殊指示代词,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产生的原因。由于介词“以”具有表原因、凭借等功能,因此,“所以”这个凝固结构大致有两种情形。 其一,“以”字当“因为”讲,“所以”相当于“……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如: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前出师表》 --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盛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灭亡的原因。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强暴的秦国不敢出兵侵犯赵国的缘故,仅仅是因为有我们两个在呀。 其二,“以”字当“拿”、“用”或“凭借”讲,“所以”相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如: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墨子·公输》)-- 我知道怎样抵御你的办法了,我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