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消泡剂基础知识.VIP免费

消泡剂基础知识._第1页
1/13
消泡剂基础知识._第2页
2/13
消泡剂基础知识._第3页
3/13
消泡剂基础知识 为了搞清楚消泡剂在发泡介质中如何发挥作用,也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消泡剂,我们就要熟悉它的作用机理及一般性质。1. 消泡剂的作用机理当发泡体系剧烈发泡时,滴加消泡剂后,如变魔术似的泡沫立即消灭。实际上消泡剂的作用是抵消助泡物质的稳泡作用。泡沫本来是极不稳定的,如纯净的水在搅拌之下,也会形成泡沫,但是一旦停止搅拌,泡沫马上消除。如果在水中添加了助泡物质,由于助泡物的稳泡作用,才难以使泡沫破灭。所以即使是会起泡的纯净表面活性剂,因为没有助泡物,也不会形成稳定的泡沫。人们研究消泡剂抵消助泡物稳泡的作用机理,是在上个世纪40 年代开始,专家们各显神通提出许多机理。以下分别介绍。综合了各路专家的推论,我们对消泡剂的消泡机理会有一定的认识。(1) 罗斯假说1941年,曾有人提出扩展系数S的概念,即:S=γm - γint -γa --------------------------------- 式(1)式(1)中:γm-起泡介质的表面张力N/m; γint-消泡剂与起泡介质的表面张力N/m; γa -消泡剂的表面张力N/m。扩展系数S若为正值,则消泡剂能够在泡膜的表面扩散,若为负值则难以扩散。也就是说S值越大则消泡剂越易在泡膜上扩散。从式(1)可见消泡剂的表面张力越小,则S 值越大,越易在泡膜表面扩散,消泡效果也越好。1948 年,又有人提出浸入系数E的概念,即E=γm + γint -γa --------------------------------- 式(2)同样的道理以浸入系数E 值的正负,来判断消泡剂是否能进入泡膜表面。也是消泡剂的表面张力越小越好。注意式(1)和式(2)是不同的, γint 前的符号不同,式(1)是负,式(2)正。美国胶体化学家罗斯,在上世纪40 年代就开始研究泡沫问题,对添加各种表面活性剂的起泡体系进行试验和观察,寻找消泡剂在起泡液中溶解性与消泡效力的对应关系。在前人试验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一种假说:在溶液中,溶解状态的溶质是稳泡剂;不溶解状态的溶质,当式(1)、(2)中的扩展系数和浸入系数均为正值时,即是消泡剂。不溶解的溶质,才能聚集为分子团。罗斯认为:如图1 所示,图右边消泡剂的分子团小滴一接触泡膜,因为S<0 E<0 S>0 E>0 E>0先浸入;S>0则在泡膜上扩展;接着泡膜局部变薄而断裂.从而导致气泡合并或破灭。而图左边当浸入系数S 和扩展系数E均为负值时,小滴既不浸入也不扩展;当浸入系数E为正值,扩展系数S为负值时,小滴浸入 呈棱镜状,可浸入,但不扩展;只有二者均为正值时,才可能是消泡剂,如图1右边。图...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消泡剂基础知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