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液化石油气事故 第一节 事故特点 一 引发事故原因多 车辆陈旧、技术状况或天气状况差、运输人员对道路不熟悉、车辆与过街架空建筑相撞、驾驶人员技术不熟练或疲劳驾驶、违章运输、违章装卸、运输人员未经安全培训等都会引发液化气槽车泄漏,甚至燃烧爆炸。 二 易造成人员伤亡 交通事故发生突然,驾驶室内人员很难迅速作出反应。无论是单车还是两车相撞,很容易造成驾驶室内人员受伤或死亡,倘若驾驶室变形严重,被困人员很难自己逃生,普通救援人员也难以施救。 三 处臵时间长 交通事故引起的液化气槽车泄漏,处臵时间少则需要五、六个小时,多则可达二十几个小时。因此,在实施交通管制后,事故现场周围积压的车辆越来越多,交通压力非常之大。 四 危险性大 液化气槽车一旦发生事故,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或造成流淌性大面积火灾。未起火的情况下,泄漏出的可燃物扩散后同时迅速蒸发,可燃气体或蒸气笼罩事故现场,发生着火或爆炸的危险性相当大。 第 二节 事故处臵程序和方法 一 基本要求 1、遵循"疏散清场、划定区域、有序处臵、确保安全"的处臵原则。 2、在上风、侧上风的安全区域建立指挥部,实施现场统一组织指挥。 3、控制消除一切引发爆炸的危险源。 4、组织精干力量实施处臵,做好防护和掩护。 5、严密监视险情,果断采取处臵及撤离行动。 6、全面核查、彻底清理、清除隐患、作好移交。 二 防护 1、防静电火花措施 采用全棉防静电内外衣、手套、袜子、救援服、无钉靴或浇湿救援服。 2、控制和消除火种措施 切断所有电源、气源;熄灭周围明火或断停高热设备;关闭手机等可能产生微小火花的通讯设备、切断电话线;使用无火花处臵工具。 3、防中毒措施 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简易滤毒罐、面罩或口罩、毛巾防护器材。 三 侦检警戒 侦检组着重型防化服、携带气体检测仪对泄漏区实施侦检,检测出气体的种类及空气中气体的浓度,协助侦检组划定重危区、轻危区、安全区,负责处臵完毕后的第二次侦检。警戒组携带警示牌、警戒带等工具设立警戒区,根据侦检人员的检测结果,划定重危区、轻危区、安全区,负责禁止和消除危险区中的火源和可能引起气体爆炸的条件。 四 实施救人 如果事故车辆内有人员被困,要在对现场实施保护的同时实施救人。主要通过手动破拆剪、钳进行,将被困人员救出。 五 实施保护 对罐体实施冷却。如果天气炎热,应立即出水枪对罐体进行冷却防止罐内液体热膨胀。 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