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少阴论治精神心理睡眠障碍_附件VIP免费

少阴论治精神心理睡眠障碍_附件_第1页
1/12
少阴论治精神心理睡眠障碍_附件_第2页
2/12
少阴论治精神心理睡眠障碍_附件_第3页
3/12
从少阴证论治精神心理睡眠障碍摘要本文根据临床所见,联系《伤寒论》,探讨精神心理障碍与睡眠障碍的病因病机与诊治。分别从少阴证候、阳气运行、经脉三个角度论述了躁郁、失眠的病因病机。依据六经辨证,结合案例,阐述精神心理睡眠障碍的诊治规律:少阴寒化证,少阴热化证,少阴与太阴、厥阴、太阳的合并病等,药物的煎服法与自备药物,瞑眩反应的认识与处理。关键词少阴证躁郁睡眠障碍阳气随着社会发展, 物质生活的丰富和工作、 生活压力的增大, 精神心理障碍与睡眠障碍也逐渐增多,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就我们临床所见的精神心理睡眠障碍的中医认识作一番探讨。1. 概述精神障碍、心理障碍与睡眠障碍三者的关系非常密切。中医对三者的认识很早。中医领域中的“烦躁” 、“郁”、“癫狂”、“惊悸”、“不寐”、“不得卧”、“目不瞑”即类似于现代医学领域的情绪障碍、心理精神障碍与失眠。 早在《黄帝内经》就有关于“癫狂”、“夜不瞑”、“心烦”的记载。在传统中医领域,这三者也是常常并称的。 如《金匮要略》“虚劳虚烦不得眠”,《伤寒论》 有“虚烦不得眠”、“心中烦、不得卧”等记载。目前,中医一般将这三者的病机归结于肝气、肝火、痰热、气血两虚以及阴虚火旺,治疗以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化痰涤痰以及补养气血、滋阴降火为主。然而我们在临床发现, 很多失眠与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依据中医辨证原则难以用上述观点解释其证候, 从上述角度治疗也难以得到满意疗效。经过思考与求证,我们以六经辨证为依据, 认识到此类疾病的病机在于少阴伏寒连及太阴、厥阴,阳气不能潜藏而上冲。2. 理论探讨2.1 少阴病与躁郁、失眠临床可见,以“失眠”、“心烦”、“情绪低落”为主诉的患者,绝大部分有烦躁、焦虑、入睡困难以及维持睡眠困难等症状,同时也伴有腰膝冷、手足欠温、畏寒、常有冷汗、小便频(特别是夜间) 、大便干结、食欲下降、眩晕、乏力、女性月经后期、痛经、舌淡暗、舌体胖大、苔白厚腻、脉沉等证候。上述证候应当归为少阴寒化证,病机为少阴伏寒乃至三阴伏寒、虚阳上浮。少阴证中有一群症状频繁出现,即烦躁和不寐。如第289 条“少阴病,恶寒而踡,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的“时自烦”,第 296 条“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的“躁烦” ,第 303 条黄连阿胶汤证的“心中烦、不得卧” ,第309 条吴茱萸汤证的“烦躁欲死” ,第 310 条猪肤汤证的“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少阴论治精神心理睡眠障碍_附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