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18 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练兵考试试题234567892018 学年九年级第二次练兵考试语 文 试 题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8 分)1. D (3 分) 2. B (3 分) 3. A (3 分) 4. A (3 分)5.默写( 8 分)(1)八百里分麾下炙(2)野渡无人舟自横(3)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4)示例: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6.名著( 8 分)(1)( 2 分) 徐庶诸葛亮②( 2 分) ACEF (2)( 2 分)讽刺吴敬梓(3)朱赫来冬妮娅二、阅读( 52 分)(一)渔家傲﹒东昌道中(9 分)7. 词牌名题目中调 (3分) 8. “愁似织”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 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可见可感,( 1分) 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愁绪的繁密与绵长。( 1 分)9. ①通过南归的鸿雁反衬离家之悲愁,(2 分)②寓情于景, 通过秋风萧瑟, 荻花遍开的苍凉景象,抒发了无穷无尽的凄凉乡思。(2 分)(二)记承天诗夜游苏轼( 6 分)10. (3 分)C(A 项中“然”分别是“⋯⋯的样子”“这样”; B 项中“者”分别是“⋯⋯的人”“判断句的标志”;D项中“于”分别是“在”“比”;C项中“遂”是“于是,就”,意思相同)11. (3 分) 比喻精当, 情景交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语言凝练含蓄,饶有余味。(三)(9 分)12.C(3 分)13.参考译文:诸葛亮经常担忧军粮供应不上,使自己的的大志不能实现,因此分兵屯田,为长期驻兵打下基础, (3 分)14 从“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或“因结和亲,遂与为盟”)及“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可见诸葛亮的文韬武略;从“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可见诸葛亮忠君爱国(3 分)10 (四)匾额( 8 分)15. 为什么说匾额是“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4 分)(1)很多时候不是一个简单的字号,它其实是要把围绕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很多担当的要义传之子孙。 (2)多凝聚中华人文要义,浓缩圣贤学养精髓,承载书写者的信仰、名节、担当,体现出浓浓的家国情怀。16. 通读全文,概括出匾额有哪些作用。(4 分)表彰激励,自勉自警,自我鞭策、明志,装饰美化、艺术价值等用途。(找关键词)(五)乡关何处(节选) (20 分)17.一是经济拮据,小孩子“不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