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题与教学内容 16囫囵吞枣 课时 安排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1 3 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田字格中的1 0 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囫囵吞枣”的原意,知道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学习默读课文,做到默读课文时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 过程方法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经历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课后搜集一则成语故事,讲给别人听。 情感态度 通过这个成语故事,使学生明白:学习时不能生吞活剥,对所学的知识不理解,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教学札记 2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第一课时 一 、猜谜激趣,揭题导入。 课件出示谜面: 1 、黄包袱,包黑豆,尝一口,甜水流。(打一水果) 2 、小时绷着青脸皮,老来皱起红脸皮。生的熟吃惹人笑,熟的生吃不希奇。(打一水果) (二)古代有个人却因为吃梨和吃枣的事闹出了笑话,还流传出一个成语叫“囫 囵 吞枣”。(板书课题) (三)理解什么叫“囫囵吞枣”。 1 、观察字形,发挥想象,理解“囫囵”和“吞”的意思。 2 、“囫囵吞枣”是什么意思? (四)讲故事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学生说谜底,并介绍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揭开谜底:梨、枣) 齐读课题 囫”“囵”外面都有方框,两个字合起来表示完整、整个的意思。“吞”字下面是个“口”,意思是不嚼或不细嚼,整个或成块地咽下去。联想其他含有“吞”字的成语,如“狼吞虎咽”、“人心不足蛇吞象”等。 (把枣儿整个吞下去。) 学生讲故事 3 1、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2、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 3、教师出示带有音节的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4、教师出示不带有音节的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5、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检查学生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感知大意。 (一)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求默读时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 (二)课件出示提示,要求学生边默读课文,边补充提示中的内容。 四、理清线索,引导质疑。 (一)指名叙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理清人物活动线索:吃——愣——“悟”——愧(板书) (三)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或者提些问题来考一考大家。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划 学生认读,其他同学帮其正音同桌互查,巩固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