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年秋季学期 课程号: 0601111 《层序地层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A )评分标准、参考答案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 考试时间:120 分钟 一.论述地震相分析中的形态标志:名称,特征与地质意义。 (20 分) 通过研究地震相单元的外部几何形态及其空间展布,可以了解总的沉积环境、沉积物源和地质背景。外部几何形态可以分为席状、席状披盖、楔形、滩形、透镜状、丘形和充填型等等。 (3分) 1.席状(或板状) (2分) 席状反射是地震剖面上最常见的外形之一,其主要特点是上下界面接近于平行,厚度相对稳定,一般出现在均匀、稳定、广泛的前三角洲、浅海口、半远洋和远洋沉积中。 2.席状被盖 (2分) 反射层上下界面平行,但弯曲地盖在下伏沉积的不整合地形之上,它代表一种均一的、低能量的、与水底起伏无关的沉积作用。席状披盖一般沉积规模不大。往往出现在礁、盐丘、泥岩 刺 穿 或其它古 地貌 单元之上。 3.楔状 (2 分) 也 是常见的外形之一,其特点是在倾 向 方 向 上厚度逐 渐 增 厚,而 后 地层突 然终 止 ,在走 向 方 向 则 常呈 丘状。楔状代表一种快 速 、不均匀下沉作用,往往出现在同 生 断 层的下降 盘 、大陆 斜 坡 侧 壁 的三角洲、浊 积扇 、海底扇 中。 4.滩状 (2分) 其特点是顶 部平坦 而 在边 缘 一侧 反射层的上界面微 微 下倾 。一般出现在陆 架边 缘 、地台 边 缘 和碳 酸 盐岩 台 地边 缘 。 5.透镜状 (3分) 特点是中部厚度大,向 二 侧 尖 灭 ,外形呈 透镜体 。一般出现在古 河 床 、沿 岸砂 坝 处 ,有 时 在沉积斜 坡 上也 可见到 透镜体 。 6.丘形 (3 分) 丘形的特点是凸 起或层状地层上隆 ,高 出于围 岩 。上伏地层上超 于丘形之上,第 页 (共 6 页 ) 2006年 11 月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年秋季学期 大 多 数 丘 形 是 碎 屑 岩 或 火 山 碎 屑 的 快 速 堆 积 或 者 生 物 生 长 形 成 的 正 地 形 。不 同 成因 的 丘 形 体 具 有 不 同 的 外 形 。 根 据 外 形 上 的 差 别 , 可 以 分 为 简 单 扇 形 复 合 体 或 复杂 扇 形 复 合 体 (如 水 下 扇 、 三 角 洲 朵 叶 )、 重 力 滑 塌 块 体 、 等 高 流 丘 、 碳 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