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CV 训练分类器 一、简介 目标检测方法最初由 Pau l Viola [Viola01]提出,并由 Rainer Lienhart [Lienhart02]对这一方法进行了改善。该方法的基本步骤为: 首先,利用样本(大约几百幅样本图片)的 harr 特征进行分类器训练,得到一个级联的 boosted 分类器。 分类器中的"级联"是指最终的分类器是由几个简单分类器级联组成。在图像检测中,被检窗口依次通过每一级分类器, 这样在前面几层的检测中大部分的候选区域就被排除了,全部通过每一级分类器检测的区域即为目标区域。 分类器训练完以后,就可以应用于输入图像中的感兴趣区域(与训练样本相同的尺寸)的检测。检测到目标区域(汽车或人脸)分类器输出为 1,否则输出为 0。为了检测整副图像,可以在图像中移动搜索窗口,检测每一个位置来确定可能的目标。为了搜索不同大小的目标物体,分类器被设计为可以进行尺寸改变,这样比改变待检图像的尺寸大小更为有效。所以,为了在图像中检测未知大小的目标物体,扫描程序通常需要用不同比例大小的搜索窗口对图片进行几次扫描。 目前支持这种分类器的 boosting 技术有四种: Discrete Adaboost, Real Adaboost, Gentle Adaboost and Logitboost。 "boosted" 即指级联分类器的每一层都可以从中选取一个 boosting 算法(权重投票),并利用基础分类器的自我训练得到。 根据上面的分析,目标检测分为三个步骤: 1、 样本的创建 2、 训练分类器 3、 利用训练好的分类器进行目标检测。 二、样本创建 训练样本分为正例样本和反例样本,其中正例样本是指待检目标样本(例如人脸或汽车等),反例样本指其它任意图片,所有的样本图片都被归一化为同样的尺寸大小(例如,20x 20)。 负样本 负样本可以来自于任意的图片,但这些图片不能包含目标特征。负样本由背景描述文件来描述。背景描述文件是一个文本文件,每一行包含了一个负样本图片的文件名(基于描述文件的相对路径)。该文件必须手工创建。 e.g: 负样本描述文件的一个例子: 假定目录结构如下: /img img1.jpg img2.jpg bg.tx t 则背景描述文件 bg.tx t 的内容为: img/img1.jpg img/img2.jpg 正样本 正样本由程序 craatesample 程序来创建。该程序的源代码由 OpenCV 给出,并且在bin 目录下包含了这个可执行的程序。 正样本可以由单个的目标图片或者一系列的事先标记好的图片来创建。 Createsamples 程序的命令行参数: 命令行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