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W 格式是数码相机的专用格式,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底片”。RAW 格式也是体现数码影像极致质量的唯一的格式。我们先看与RAW 格式相伴的另外两种格式——JPEG 格式和TIFF 格式。 JPEG 格式和TIFF 格式都是由数码相机内影像生成器生成的照片格式,它们是由照相机完成的影像。照片的质量取决于前期拍摄时的设定, ISO、文件大小、反差、色彩、色温、锐化等。JPEG 不仅仅是一个工业的标准格式,也是Web 常用格式。数码相机直接输出的JPEG 照片,事实上质量是相当高的,当然,前提是用户要有正确的设置。JPEG 是经过压缩的文件,总文件量比较小,节约空间、传递迅速、使用方便,但是,JPEG 的有损压缩对照片的质量存在影响,使用JPEG 格式难以达到数码相机的最高能力,获得最佳画质。TIFF 格式与JPEG 格式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无损”压缩,因此, TIFF 格式的画质要高于JPEG 格式。但因为是无损的压缩文件,压缩率低,文件量就很大,所占的空间大,传输、使用、存储都没有 JPEG 快捷。这两种格式的文件都附带了前期拍摄的各种元数据参数。 RAW 格式是由感光元件直接获取的原始数据,它以 12 位、14 位或 22 位二进制记录数据。严格地说 RAW 格式不是图像文件,而是一个数据包,这个数据包不经过相机内的影像生成器的转换,所以前期的许多设定对数据包无效,前期设定中即只有曝光量正确与否对数据包起作用,其余的都没有“设定”,色彩、平衡、反差、锐化等都在 RAW 格式专用的转换软件中进行。换句话说,除曝光之外,一切都可以在后期改变。比如,使用RAW 格式可以在后期任意地调整白平衡,在后期无论设定什么样的色温对画质都没有影响。这是多么有吸引力!这相当于拍摄的反转片可以在冲洗的时候改变色温、精确度可以到 1K。这近乎是天方夜谭!然而,RAW 格式就是这样,千真万确地实现了。 RAW 格式的最大的优势是具有目前最大的色彩空间(参阅上节内容),这就是ProPhoto RGB。RAW 格式照片作为独立于相机外的数据文件,不受影像生成器的色域空间的限制,完全可以放开手脚,扩展到最大的色彩空间。关于这一点,不看色彩模型就可以推断出来。数码相机的原始文件色域如果不是大于Adobe RGB,就不可能定义出真正的Adobe RGB。事实上,数码相机的色彩空间超出了 AdobeRGB,与最大的ProPhoto RGB 几乎“并驾齐驱”,这也是RAW格式素质卓越的原因之一。它出色的色域性能为我们驾驭色 RAW 格式由于采用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