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学旅行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 我国中小学在开展研学旅行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游轻学、规划随意、组织实施“去学生化”、评价单一等问题。究其原因,既有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也与研学旅行的性质有关,更受制于复合型师资人才的匮乏。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明确研学旅行的目标和主题,彰显教育价值;精心开发研学旅行的课程资源与活动方案;坚持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善相关评价体系,丰富评价方式;注重人才储备,加强对研学旅行导师的培训。 关键词研学旅行 游学 课程 课程资源 近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教育改革的推进,研学旅行逐渐在社会上流行开来,并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2013 年初,国务院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明确要求“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随后,又颁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等文件,从国家层面对研学旅行的开展做了规定和补充。2016 年11 月,教育部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倡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2017 年1 月,顾明远先生在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教育研讨会上也提出:“研学旅行意义重大,应该提倡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研学旅行”[1]。由此,研学旅行迎来发展的关键期。但是,由于研学旅行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还不长,社会各界对其教育价值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导致各地在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很多我 国 研 学 旅 行 问 题 的 成 因 及 对 策 --第 1页我 国 研 学 旅 行 问 题 的 成 因 及 对 策 --第 1页问题。特别是如何响应教育部的号召,把研学旅行真正纳入到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中去,亟须得到学术研究的支撑。本文拟从课程与教学的角度,对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讨论,进一步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当下研学旅行的开展提供借鉴。 一、我国研学旅行存在的突出问题 1.重游轻学,目标、主题模糊 研学旅行是带着教学目的的旅行,其主旨是研学。研学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着研学旅行教育价值的发挥。从课程与教学的角度来看,课程目的是课程的核心,它影响着课程材料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方案的拟定以及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当前,虽然很多学校把研学旅行纳入综合实践课程体系之中,但缺乏对研学旅行教育价值的准确认识,对于研究旅行的教育意义、目标、主题等缺乏系统的思考,把研学旅行等同于传统的春秋游、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