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简介 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许多童谣都是根据古代仪式中的惯用语逐渐加工流传而来,或是以较晚一些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加工而成。 童谣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二是有趣、好玩,孩子们感兴趣。 童谣的内容选择有三个基准点: 1、童谣的内容取材贴近生活和自然、内容浅显、思想单纯。 2、童谣的内容想象丰富,富有情趣;整首篇幅简短,结构划一。 3、童谣语言活泼,富于音韵,琅琅上口。篇二:经典童谣 吟唱不老的歌谣(百岁童谣课程) (第1—2 月) 一、意义及操作建议: 课程意义: 1.经典儿歌童谣是一种最简练的文学作品,是人之初文学的启蒙和文字教育的最好材料。 2.它还是一种纸上游戏,能让孩子觉得好玩有趣,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感到快乐。在一年级诵读经典儿歌和童谣,既能够完成幼小的衔接,更能够给孩子培养最初的语感,为后面诵读更多的经典诗歌打下良好的基础。 特别建议: 1.除了上课集体晨诵篇目外,教师要建议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共读,可以采取父母读给孩子听,孩子大声读给父母听,逐渐过渡到每日一定的时间孩子自己读一首儿歌童谣的诵读好习惯。 2、建议童谣可以和课间的游戏结合起来,效果会非常好。 3.诵读时,也可以尝试用本地方言进行适当尝试,增加趣味性。 4.教师在晨诵课上选读的童谣,要有意识先跟孩子介绍相关的传统习俗,然后进行诵读。 5.课件要精心设计,尽量使用恰当画面,(可以参照《百岁童谣》的插图,才能与童谣构成完整的意境。 6、每天课前反复吟诵,可以作为孩子候课前的常规背诵,记住: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反复很重要! 二、具体诵读内容: 生活童谣(5 首) (每首老师可以参照童谣前面的提示,以故事的形式进入 童谣开始诵读。 老和尚背着鼓来了 旧日北方的冬季,房屋的窗上,都糊着一层白纸。遇到有大风的夜晚,窗纸被刮得呜呜作响,抖动震颤,好像有一个巨人在窗外怒吼。小孩害怕了,哭闹着不肯睡觉。 这时候,小孩儿的娘便唱起一首传统的歌谣: 风来了, 雨来了, 老和尚背着鼓来了。 哪里藏? 庙里藏。 一藏藏了个小儿郎。 儿郎儿郎你看家, 锅台后有个大西瓜。 庙门儿对庙门儿 老奶奶看看小孙女,越看越喜爱,不由得唱起自己的奶 童 瑶 个 人 简 历 --第 1页童 瑶 个 人 简 历 --第 1页 奶给自己唱过的这个谣儿: 庙门儿对庙门儿, 里头住了个小妞人儿。 白脸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