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师陀的说书人解读VIP免费

师陀的说书人解读_第1页
1/7
师陀的说书人解读_第2页
2/7
师陀的说书人解读_第3页
3/7
师陀的《说书人》解读吴周文 . 道德家与被遗弃的苦命人――师陀的《说书人》解读江苏省扬州大学文学院吴周文《说书人》 ,选自师陀的短篇小说集 《果园城记》 ,原来的副标题是 “果园城记之十一” 。师陀 (1910-1988) ,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与剧作家;原名王长简,曾用笔名芦焚,出生于河南省杞县一个没落地主家庭。十五岁离家,先后在开封、北平、上海等地求学和工作。抗战时期,身陷“孤岛” 的师陀心怀国破之痛, 以小说创作初登文坛。 1937 年由著名作家扬振声、朱自清、朱光潜、叶圣陶、巴金、靳以、李健吾、林徽音、沈从文、凌叔华等组成了《大公报》文艺奖金评选委员会,最终评出三部获奖文学作品:芦焚的短篇小说集《谷》、曹禺的《日出》与何其芳的《画梦录》。建国前文学评奖甚少,故此这三部作品的获奖备受文学界的瞩目,师陀也因此而一举成名。师陀在《说书人》里讲述了一个“说书人”的悲惨命运。小说写于1939 年 1O月 10 日。所写的故事大体发生在上世纪2O到 30 年代,如此推算,是8O、90 年前的一个古老的故事。其实,真的算不上“故事”,因为它缺少完整的故事情节,缺少一般小说人物思想与性格的细致刻画。作者仅仅对说书人的命运进行了大致叙述罢了。但作品的命运叙事却给读者以过目之后的震撼。按作品的叙述信息,说书人给读者的强烈、深刻的印象,是三个关键词:孤苦、善良与被弃。孤苦,他是一个孤苦的人。说书人的苦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一,“他压根儿没有家”。他没有财富、没有产业,因贫穷而无妻无子、无家可归。作品里没有交代他具体住在哪里,但读者可想而知,或许就住在他说书的城隍庙里。第二,他以说书维持生计。固定在“在城隍庙月台下面, 他放一张断腿板桌, 周围——前面和两旁, 放几条板凳” ,“他用折扇打、刺、砍、劈,说到关节处把惊堂木一拍,听书的每次给他一个或两个制钱”。制钱”,是明清朝代官方铸造的钱币,中间有方孔的称铜钱,无孔的称铜元或铜板。) 第三,他因贫病而死。说书人体质本来就瘦弱,“他是个中年人,穿一件蓝布长衫,脸很黄很瘦”,一直抱病说书,且无钱治病,以至病情越来越重;去世前八天还坚持说书,否则就没钱买吃的。最后,他是病死和饥饿死的。善良,他是一个善良的人。说他善良,主要是指他以说书为生,他说“封神”、说“隋唐”、说“七侠五义”和“精忠传”以及《水浒传》等等,讲的都是古代人物武松、鲁智深、吴用、孙二娘等等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师陀的说书人解读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