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平均分略阳县高台小学齐红茹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P12~13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同时会判断是否是 “平均分”。2.能根据生活实际分东西,明白生活中有两种分法,一种是“平均分”,一种不是“平均分”。3.学会运用“平均分”知识解决以些简单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平均分”。2.难点:学会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具:1.教具:电脑课件,若干磁性教具。2.学具: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故事导入:劳动节到了,猴妈妈交给三只小猴的任务是浇12 盆花。小花猴说:我浇离我近的两盆, 其余的你们分。 小白猴说: 小黑猴个儿大, 多浇点儿,浇 6 盆,其余的我们浇。小黑猴说:我们还是一人四盆吧。叫学生当裁判评评谁有理, 谁的方法最公平。 二年级学生很天真, 可能不同的人会认为不同的猴有理,但是“公平”两字,自然会想到小黑猴,那为什么公平呢?原先凭学生的旧知可能会有个模糊的表述,但学了新知就会更清晰明了,从而由此导入了新课。导入新课,板书:平均分。2.出示图辨析,引出“平均分” 。(图一)(图二)- 2 - 师问:两副图中,哪副图是平均分?哪副图不是平均分?生答:图一是平均分,图二不是平均分。师问:为什么?学生说出一样多或同样多时, 师小结: 是的,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叫它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3.图二不是平均分,你能把它分成平均分吗?抽一生上黑板演示,其他学生动手摆学具。二、自学课本,探索新知。指导学生自学例 1,找出新知,汇报交流。1.他们在干什么?2.观察他们的分法,你想说些什么?3.你有办法比他们分得更好吗?4.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一) 观察课件,判断哪些图是平均分,哪些图不是平均分。为什么?(二) 动手操作,摆学具。1.把 8 个苹果,平均分成3 份,每份有()个。把 8 个苹果,我还可以平均分成()份,每份有()个。(抽一学生上黑板演示,其余学生拿出小棒动手摆)2.把 15 个苹果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有()个。3.把 18 个苹果平均分成 3 份,每份有()个。四、拓展练习:把 12 个苹果平均分,有几种分法?五、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