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汽化和液化》是浙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6 节的内容,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以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汽化与液化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汽化与液化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汽化与液化的应用。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二、学情分析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要设计好实验,预测出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关键部分,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是非常重要的。蒸发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之一,学生已经产生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了解蒸发的影响因素,对于学生来说都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但是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学生还是比较不熟练,教学中要不断强化。在这个阶段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课后多动手设计小实验、多观察周围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 )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蒸发过程中吸热(蒸发可以致冷)。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列举大量的生活实例,可以感觉到物理和生活的密切相关,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 )通过交流,能够产生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蒸发的过程是吸热的。 教学难点 通过控制变量法来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五、教法学法 针对以上的教学重难点,同时根据教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