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病人的护理XXXXXX医院2疼痛的定义痛觉:一种意识现象,属于个人的主观知觉体验,会受到人的心理、性格、经验、情绪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患者表现为痛苦、焦虑。痛反应:指机体对疼痛刺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如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出汗、骨骼肌收缩等。是机体的重要保护机能。疼痛的含义与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联、或者可以用组织损伤描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3疼痛的三个特征1.疼痛是个体身心受到侵害的危险警告。2.疼痛是一种身心不舒适的感觉。3.疼痛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疼痛是个体在身、心两方面同时经历的感受。身体疼痛:身体某一部位感觉不舒适。如手指切割伤。心理疼痛:精神方面的防御功能被破坏,个体的情绪完整性受到伤害。如失去亲人引起忧郁和伤心。4疼痛发生机制疼痛由能使机体组织受损伤的伤害性刺激所引起,是一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性适应方式。其形成机制包括周围神经机制和中枢神经机制两个方面。5疼痛的分类程度、性质、原因、发生的急缓1.按程度分微痛:似痛非痛,常与其他感觉复合出现,如痒、酸麻、沉重,不适感等。轻痛:疼痛局限,轻微。甚痛:疼痛较重,出现疼痛反应,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剧痛:疼痛较重,痛反应强烈2.按性质分刺痛:锐痛或快痛(浅表痛)位于体表或粘膜(角膜和牙髓最敏感)定位明确,痛觉产生迅速,消失也快,无明显情绪反应。灼痛:慢痛或钝痛(深部痛内脏、关节、韧带、骨膜痛定位不明确,产生也慢,难以忍受,有强烈的情感色彩。酸痛:感觉定位差,痛觉难以描述,较强的情绪反应。4.按急缓分急性疼痛:发病急、疼痛持续时间不长,在短时间或经处理而消失的疼痛。如创伤、手术、急性炎症、心肌梗死等。慢性疼痛:发病缓慢、疼痛持续一个月以上或超过正常治愈时间,或疼痛缓解后数月至数年又复发者称为慢性疼痛,如慢性腰腿痛、晚期癌症痛等。3.按原因分创伤性疼痛:因暴力导致骨关节损伤所产生的疼痛,属于急性疼痛。病理性疼痛:因损伤、感染、结核等使机体的骨和关节发生某种病理性改变如骨关节的化脓性感染、结核、骨肿瘤、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等。心因性疼痛:也称为精神源性疼痛,是由妄想和幻觉引起的。如截肢患者的患肢痛,在肢体被截除之后,患者总感觉肢体像未截除一样疼痛。5.按解剖部位分头痛、肩痛、上肢痛、胸痛、腹痛、腰背痛、下肢痛、肛门、会阴痛等。6疼痛程度的评估法1.文字(语言)描述评定法(VDS)2.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数字评分法(NRS)4.面部表情测量图(FES)7世界卫生组织疼痛分级(语言描述评分法)0级:无痛1级(轻度疼痛):有疼痛感,不严重,可忍受,睡眠不受影响。2级(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要求用镇痛药。3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严重,受干扰,需要用镇痛药。8常用治疗方法2、神经阻滞3、椎管内注药4、痛点注射5、针灸疗法6、推拿疗法7、物理疗法8、经皮神经点刺激疗法9、心理疗法1.药物治疗(1)解热消炎镇痛药常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栓、布洛芬、双氯氛酸钠等。(2)麻醉性镇痛药吗啡、哌替啶、芬太尼等。(3)催眠镇静药地西泮、硝西泮、艾司唑仑等。(4)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5)抗忧郁药丙咪嗪、阿米替林等。9术后镇痛术后镇痛最常用的药物术后疼痛是人体对手术伤害刺激后的一种反应,它所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能影响术后恢复,导致呼吸、泌尿及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因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第一阶段轻度疼痛时,选用非阿片类镇痛药,代表药物是阿司匹林。可选用胃肠道反应轻的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2.第二阶段在轻、中度疼痛时,单用非阿片类镇痛药不能控制疼痛,应加用弱阿片类药以提高镇痛效果,代表药物为可待因。3.第三阶段选用强阿片类药,代表药物是吗啡。其选用应根据疼痛的强度(如中、重度癌痛者)而不是根据癌症的预后或生命的时限。常用缓释或控释剂型。4.辅助用药在癌痛治疗中,常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即加用一些辅助药以减少主药的用量和副作用。辅助药有:(1)弱安定药,如地西泮和艾司唑仑等。(2)强安定药,如氯丙嗪和氟哌啶醇等。(3)抗忧郁药,如阿米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