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要求指南 根据卫生部制订《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要求,必须有分析前质量保证措施,制订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储存、标本运输、标本接收等标准操作规程,检验科结合本院实际工作情况制定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要求指南,要求临床科室医护工作人员严格遵守,临床科室与检验科积极配合,共同提高我院临床检验质量和临床诊断水平。 、一、患者准备 1.病人状态 一般需在安静状态下采集标本,因运动能影响许多项目的测定结果。活动的影响可分暂时和持续性两类。暂时性影响如使血浆脂肪酸含量减少;丙氨酸、乳酸含量增高。持续性影响,如激烈运动后使 CK、LDH、ALT、AST 和 GLU 等的测定值升高,有些恢复较慢,如 ALT 在停止运动 1h 后测定,其值仍可偏高 30%~50%。 2.饮食 多数试验要求在采血前禁食 12h,因为饮食中的不同成分可直接影响实验结果。 (1) 餐后血液中 ALT、GLU、BUN、Na 等均可升高,但空腹达 24h 以上,可出现低血糖,血中 TG、游离甘油及脂肪酸可增高。 (2) 高脂餐后2~4h 采血,多数人ALP 含量增高,主要来自肠源性同工酶,且与血型有密切关系,O 型或B 型兼为Le+分泌型者增高更为明显。 (3) 高蛋白质餐使血浆尿素、血氨增加,但不影响肌酐含量。 (4) 高比例不饱脂肪酸食物,可减低胆固醇含量;香蕉、菠萝、番茄可使尿液 5-羟色胺增加数倍。 (5) 含咖啡因饮料,可使血浆游离脂肪酸增加,并使肾上腺和脑组织释放儿茶酚胺。 (6) 食物如含有动物血液,可引起粪隐血假阳性。 (7) 饮酒后使血浆乳酸、尿酸盐、乙醛、乙酸等增加,长期饮酒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平均血细胞体积增加、谷氨酰转肽酶亦较不饮酒的病人为高,甚至可以将这三项作为嗜酒者的筛选检查。 (8) 吸烟:瘾大者血液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可达 8%,而不吸烟者含量在 1%以下。此外,儿茶酚胺、血清可的松亦较不吸烟者为高,血液学方面亦有变化,白细胞数增加、嗜酸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偏高、平均红细胞体积偏高。吸烟组血浆硫氰酸盐浓度明显高于非吸烟组。 3.药物 药物对检验的影响非常复杂,在采样检查之前,以暂停各种药物为宜,如某种药物不可停用,则应了解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4.体位 体位影响血液循环,由于血液和组织间液因体位不同而平衡改变,则细胞成分和大分子物质的改变较为明显,例如由卧位改为站位,血浆ALB、TP、酶、Ca、胆红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