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土地利用分析报告资源0912第二大组内容提纲乌鲁木齐土地利用现状乌鲁木齐土地利用特点、优劣势分析针对问题提出的规划调整现状——乌鲁木齐自然条件•乌鲁木齐市位于新疆中部(地理坐标:东经86°37'33"-88°58'24",北纬42°45'32"-44°08'00"。),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乌鲁木齐属于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自然降水的空间公布很不均匀,大体上由平原向山区递增,呈带状。平原年降水200毫米左右,年均气温6.2——7.5;℃山区降水200--500毫米,气温-5.3一3.6℃。市区全年盛行北风和西北风,北部平原和大西沟等地全年盛行南风,达坂城谷地盛行西风,南部中低山区盛行东北风和南风。•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北部平原开阔地势起伏悬殊,山地面积广大。东北部高,中部、北部低。山地面积占总面积50%以上,北部冲积平原不及总面积的1/10,市区平均海拔800米。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378310.23公顷。•普查数据显示:乌鲁木齐全市常住人口为3112559人。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610775人,占51.75%;女性人口为1501784人,占48.25%。全市人口中,汉族人口2331654人,占总人口的74.91%,各少数民族人口780905人,占总人口的25.09%。•乌鲁木齐市发改委综合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计首府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可达1696亿元,增长17.1%,为近20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现状——乌鲁木齐社会经济条件现状——乌鲁木齐土地利用现状(1、数量分析)1、截至2009年底,乌鲁木齐市土地总面积1378310.23公顷(土地面积数据含兵团)。各类土地面积见下表:乌鲁木齐市土地面积很大,但未利用地面积与南京同年相比偏大,建设用地偏小,资源浪费比较严重。农业用地比重与南京同年相比偏大,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待优化。2000—2009年乌鲁木齐市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表12000—2009年乌鲁木齐市土地面积变化表单位:hm22000-2009年各类用地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4000001600000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农业用地面积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合计2000—2009年乌鲁木齐三类土地面积中总面积是持续不断的增长中,各类用地都出现一定的增长变化。2000-2009乌鲁木齐土地数量动态变化现状——乌鲁木齐土地利用现状(2、现状评价)1、土地开发利用程度(1)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80248.13/1378310.23×100%=5.82%(2)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1182813.78/1378310.23×100%=85.82%(3)土地农业利用率=农业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地、养殖水面)面积/土地总面积×100%=948620.76/1378310.23×100%=68.82%(4)土地建设利用率=建设用地(居民点、工矿、交通、水利等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106995.02/1378310.23×100%=7.76%(5)林地覆盖率=林地面积(不包括果园面积)/土地总面积×100%=80199.3/1378310.23×100%=5.82%2、土地集约经营程度(1)耕地灌溉率=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100%=6.197/8.025×100%=77.22%(2)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化肥施用量(按实物量计算,万吨)/耕地面积(万公顷)=4.32/8.025=0.54(3)单位耕地耗电度数=生产用电总度数(万千瓦时)/耕地面积(万公顷)=2.18/8.025=0.273、土地利用综合效益(1)农作物单位播种面积产量=农作物总产量(万吨)/农作物中播种面积(万公顷)=114.75/6.628=17.31(2)单位农用地总产值=农业总产值(万元)/农业用地面积(万公顷)=158838.00/94.86=1674.45注:资料来源于2010年乌鲁木齐市统计年鉴乌鲁木齐的土地开发程度要比南京低,存在更进一步的开发潜力,土地集约经营程度比南京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低。现状——乌鲁木齐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结构据土地资源变更调查,截至2009年,按土地利用一级类三大类划分,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现状结构中农用地在土地总面积中所占比重最大,占78.05%,建设用地最小,仅占7.76%0.0020.0040.0060.0080.00100.0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乌鲁木齐用地结构比例图(2000—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