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 设计思路 凸透镜的教学内容规律较多,在中考凸透镜成像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学生掌握普遍存在着较大的难度,针对这本章特点在本节课的设计上,采取避轻就重的反向教学手法,让学生整理错题,通过的错题的整理,错题的学生的分析互助,取得学生对知识的升华,采用展示、实验回顾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判定成像性质 (通过物体、像的位置分析成像的特点,根据成像特点分析物体、像的位置) 2、实验操作能力(物象怎么移动、找不到像的原因是什么?) 3、凸透镜在生活的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眼睛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的实际应用) 能力目标: 提升学生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 教学方法 错题学生整理、小组合作、学生展示 四、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请将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进行知识梳理,自己独立完成下列填空 1、凸透镜成像规律:(多媒体展示) 2、凸透镜成像总结规律: (1)当物体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逐渐靠近透镜,像逐渐 透镜,像距变 ,像变 。 当物体经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逐渐靠近透镜,像变 。 (2)当物体经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___像距 当物体经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___像距.(填大于或小于) 3、实验前要调节 在同一高度。这是为了 学生展示实验过程 二、基础模块(一)、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判定成像性质(复习目标:通过对透镜基础规律的灵活运用,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展示错题解决过程 交流解题过程 巩固提升: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所成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交流讨论并总结: 判定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的方法有哪些? 三、模块二:实验规律灵活运用(复习目标:物像移动、像如何调大?如何观察实像与虚像?) 学生展示错题解决过程 交流解题过程 巩固提升 1、如果摄影师在给毕业班的学生拍摄集体照片发现相机里面的同学们人员不全(还有一些同学没有进入镜头里),该摄影师应怎么办: ( ) A、照相机远离人,镜头拉长 B、照相机远离人,镜头缩短 C、照相机靠近人,镜头缩短 D、照相机靠近人,镜头拉长 2、有一物体从距离凸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