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的适应现象一、幸福具有适应性露丝是住在芝加哥海德公园区的单亲妈妈,他的生活很需要希望,所以她每周花5 美元买伊利诺伊州的乐透彩券。露丝需要定期的“希望”来提升自已的情绪,因为她的心情每天都很低落。 假如露丝看得起心理医生的话,她的状态应该被判定为轻度抑郁。这种情况并非始于三年前露丝的先生遗弃她时,其实她的心情一直都处于低潮,至少从25 年前,她还在念中学时就是如此了。有一天,奇迹出现了。露丝中了2200 万美元的乐透奖,她高兴得简直要疯掉了,她立刻把工作辞了,跑到大百货公司去血拼。接着露丝在高级住宅区买了一幢有18 个房间的豪宅,还有最名贵的跑车,她甚至把双胞胎儿子都送进了私立学校就读。但是很奇怪,随着时间的流逝,她的情绪又变得低落。最后,到年底时,露丝的心理医生诊断她为慢性抑郁症,虽然她完全没有任何抑郁的原因。塞里格曼在其《真实的幸福》中讲述了这个故事。我们在第三章中讨论过类似的案例,当时是为了说明金钱并不能够保证幸福感;而在这里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案例。露丝得奖之后经历了强烈的,但是短暂的幸福感,因为一年之内这种狂喜就回归了她原先的水平。这个案例中她并没有像有些人一样中奖之后挥霍无度以至于破产,相反, 应该说奖金给她带来了物质的改善, 而这些物质的改善是应当能够改善她的心情的。但是结果却是她的心情回到了中奖之前的低落水平,尽管她现在有着更好的生活条件。我们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类似的感受。把奖金花掉用来购买自己一直中意的一款手机,刚开始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轻拿轻放,过了一个月可能就把手机的保护套摘掉了,再过一个月直接把手机往床上一丢——某个事件对于我们情绪的影响似乎总是局限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 之后我们的情绪就恢复到事件发生之前的一个稳定的基线水平。有一项研究追踪了 22 名获得乐透大奖的人,发现他们最终都降回到了原先的幸福感水平附近。在上一节中我们看到了环境对于人的幸福感的塑造能力是有限的,我们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由基因所影响; 在这一节所展示的事例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基因为我们设定的这个幸福感的水平似乎是具有“动态恢复”功能,外在的事件会引起情绪的波动,但是最终还是会回到这个设定点。因此, 这是我们的基因,或者生理因素对于幸福感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作用之下,任何我们想要改变自己幸福感的努力,其成果都是在一个限度之内的。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研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