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说明(社会版)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怎样的教育与服务?怎样的幼儿园算高质量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幼儿园,只要让孩子吃好、睡好、不出安全事故就蛮好了”;“幼儿园嘛,应该为孩子打“读写算”的基础,这样才不至于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啊,孩子的身体是第一位的⋯⋯” 。孩子应该有怎样的发展?幼儿园究竟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如何做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这些令幼教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心的问题,在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改革中逐渐明朗了,清晰了。2004 年 10 月,市教委颁发了《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 》(以下简称《指南》),它将近年来幼教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教育观念、 方法、措施、经验等,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 通过“政府意志”引领、指导、规范幼儿园课程实践。 《指南》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指导性文件,将为上海幼教新世纪的发展构筑起坚实的基础。《指南》由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七个部分组成,下面就《指南》以及新教材的几个话题作简要的说明。1.幼儿园为什么要进行新的课程改革?1988 年始,上海幼儿园进行了第一期课程改革,幼儿教育也和其它学段的教育一样, 无论是课程指导思想和理念,还是课程实施, 都有了崭新的变化和飞跃,为幼儿素质的提高以及课改目标的达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应该看到,第一期课程改革与十年以后的现代教育价值之间仍有距离。比如,第一期课程改革仅着眼于3— 6 岁幼儿的教育,未能体现托幼(2— 6 岁)一体化教育, 而幼儿园教育如何更好地配合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兴趣,仍然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早期教育、 脑科学和心理科学都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幼儿园教育如何吸纳和反映新理念、新成果和新的研究手段?如何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如何发挥幼儿园在促进幼儿健康、营养、教育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如何着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使每一个幼儿都拥有最好的人生开端?这些问题是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动因。2 2.幼儿园新课程有何特点?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致力于为人终生持续地自我发展奠定基础,而这主要通过促进2-6岁幼儿在社会适应中获得身心最初的和谐发展来实现。因此,学前教育阶段的课程概念比学校教育阶段在内涵上更广些,它是指对幼儿园中所有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做出的设计和安排。不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