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广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指导意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1981 年,我国开始在普通高中开展计算机教学。之后,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和<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计算机培训”指导纲要>的通知》(教基司 [1994]51 号)、《关于印发 <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的通知》(教基厅 [1997]17 号)、《关于印发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 [2000]35 号),2003 年 3 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计算机课程已经转向信息技术课程。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是第一个全国性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的精神,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国实际,拓宽国际视野,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粤教基 [2004]47 号)精神,结合我省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实际,提出如下贯彻意见。一、 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中,技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是一个基础的学习领域。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表现如下:1、基础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表现在,它是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中应用乃至全部教育活动的基础,是学生在今后工作与生活中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学生在未来学习型社会中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基础。2、综合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性表现在,其内容既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等技能性知识,也包括信息技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信息技术过程、方法与结果评价的方法,以及相关权利义务、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3、人文性高中信息技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