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坐标系统 提起“坐标”这个词,有些读者可能有点陌生,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是经常碰到的,只是不这么称呼罢了。比如我们到体育馆看球赛,去礼堂听报告,入场券上就有×排×号,按照这个排、号,就能找到自己的座位。这种用排和号两个数确定座位的方法,在数学上就叫做坐标法。为了使用地图的方便,制图人员就把这个坐标法搬到了地图上,成为确定地面点位的方法。因为地球比较大,坐标的起算点、计算的方法和表达的方式就必须有一系列的规定,这些规定,就是坐标系统。 地图上的坐标系统分为两种,即平面直角坐标系和地理坐标系。我国地形图上采用的是“1954年北京坐标系”,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这里只打算介绍一下地形图上的地理坐标和平面直角坐标的一些具体应用问题。 1. 地理坐标 确定地球表面上某点位置的经度和纬度数值,就是该点的地理坐标。 为了使用方便,在1∶20万、1∶50万和 1∶100万地图上,按照一定的间隔绘有经线和纬线,构成地理坐标网;在图廓线的四周有经、纬度数值注记。在大于 1∶10万图上,只是在内图廓外绘有分度带,每个分划为一分;在内图廓的四角注有经、纬和值。需要用经纬度指示目标时,只要把南图廓与北图廓、东图廓与西图廓上分度带的相应分划连接起来,就构成了地理坐标图。 埂坐标是世界各国通用的。在海上、空中、边防或外交斗争中,通常采用地理坐标指示目标。例如,知道了地理坐标为北纬25°02.5′,东经 121°31′,就可以从图上找到这是台北市。反之,找到了图上位置,也可以求出这一点的地理坐标。 2. 平面直角坐标 由于经纬线在图上多是弧线,不便于图上作业,更不便于距离和角度的换算,因此,在大比例尺图上都绘有平面直角坐标网。 确定平面上某点位置的长度数值,就是该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平面直角坐标会值是用公里和米表示的。 平面直角坐标的构成平面直角坐标,是在颊上由两条垂直相交的直线建立起来的坐标系统。纵线为纵轴,以 X表示;横线为横轴,以Y表示;两直线的交点为坐标原点,以 0表示。确定某点的位置时,以该点到横轴的垂直距离为纵坐标(X),到纵轴的垂直距离为横坐标(Y)。并规定,X值在横轴以上的为正,以下的为负;Y值在纵轴以右的为正,以左的为负。如甲点的坐标:X=250,Y=300。用这种方法确定点位的,就叫平面直角坐标法。 我国地形图上的平面直角坐网,是按高斯投影构成的。高斯投影是以 6°为一带,每个投影带的中央经线是直线,与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