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 训 讲 师 和授课要求 第一节 培训讲师素质要求 讲师素质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学效果,对学员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讲师素质的高低,对教学的成败起着主要作用,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到学员能否顺利发展。讲师素质在结构上,至少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讲师的教学素质和讲师的心理素质。 一、讲师的教学素质 (一)讲师的知识结构 讲师必须具备的知识应包括丰富的学科知识、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等。 1.学科知识 学科知识就是讲师向学员传授的知识。讲师的学科知识一定要丰富,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扩展学员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员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讲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要做到这一点,不仅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比较系统而透彻的理解,还要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以及在本学科方面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学者的生平事迹要有所了解。 2.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 知识渊博的讲师能赢得学员的信赖和爱戴,讲师对学员施加的影响既全面又有力度。讲师为了获得向学生施加全面影响的手段和才能,就应该在通晓一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拥有比较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包括一定的“文史哲”、“数理化”、“天地生”、“体音美”等的知识和一些相应的技能。 3.教育学知识 讲师的学科知识必须通过恰当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因此教育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讲师应不断地钻研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关注国内外教育的新方法、新理论,达到高效率的教学水平。 4.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知识是讲师有效地探测学员学习和心理发展变化的金钥匙,是对学员心理发展施加干预,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法宝。 (二)讲师的组织能力 讲师的教学活动是一项多系统、多因素的实践活动,需要讲师认真组织实施。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是不会自然产生的,必须通过讲师培养班级骨干、组成班集体,形成集体舆论,提出切实的班级计划。组织课外活动、协调团队也是讲师的工作范围。课外活动失去讲师的组织与指导,任学员的兴趣奔驰,脱离现实的可能性,会使学员一无所获。讲师对团队工作的指导是多帮助他们出些点子,多当参谋,不要加以操纵和控制。 (三)讲师的表达能力 讲师的表达能力是指讲师把自己的思想、知识、信念和感情通过语言和表情动作向外表现的能力。讲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和学生交流沟通,讲师的表达能力是讲师的一种特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