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学习目标1、认识并体会婉约派风格的特点。2、感受词中浓浓的离别之情,理解词人感伤的情怀。3、掌握本首词的写作特点,提高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雨霖铃》原为唐教坊曲名。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入蜀,路上发生兵变,杨贵妃死。当时霖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无比凄切,作《雨霖铃》曲以寄托离恨。宋代人倚旧声填词,遂为词牌。写作背景《雨霖铃》是一首写别离之情的佳作。当时柳永虽中了进士,但只做了个工部田员外郎,是个地方官,仕途不顺。再加上要离开心爱之人去赴任,于是倍感痛苦,挥笔写下了这首词。预习检测1结合注释把握本词大意。2本词是按什么顺序展开描写的?3上下阕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合作探究上阕是如何描写离别情景的?描写眼前之景:渲染凄凉悲苦心情想象别后所见:表现心情孤独惆怅1.描写景物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2.直接描写:再现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寒蝉长亭骤雨帐饮兰舟泪眼难分难舍烟波暮霭楚天惆怅伤感环境悲凉上阕上阕::长亭送别情景长亭送别情景别离苦思考:下阕哪些句子直接抒写了作者的感情?请画出并简要分析。赏析下阕细节探究:“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历来推崇的名句,它妙在哪里?•把“杨柳”、“晓风”、“残月”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情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表达作者离别的哀痛之情。•这幅画面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引人无限联想。1、关于“杨柳”:古典诗词中“杨柳”是有特定的内涵的,”柳”——“留”,杨柳和离别是联系在一起的。“杨柳岸”在词中,则浸透着一种伤离别的凄清冷落之情。2、关于风:“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3、关于月:“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这一“残”字,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夹岸杨柳晓风残月酒醒伤情好景虚设风情难言无人诉说思念思念苦苦下阕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想象中的别后情景伤离别甚于常情愁意浓浓写作手法探究•课下思考:这首词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视频欣赏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注:貂锦:穿貂锦的战士。问:这首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明确:虚实结合。前一句写实,是诗人眼前所见。后一句是诗人想象。战士早已战死沙场,但他们的妻子却不知道。也许依然梦想与他们团聚。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全面展现了战争破坏美好家庭的沉重现实。当堂训练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