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症•由于激发试验目的在于确定气道高反应性,而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主要病生理特征。故激发试验主要用于不典型哮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体包括:•(1)在患者罹患呼吸道感染,接触特殊环境,运动或温度变后出现咳嗽、喘息、胸闷、憋气等。•(2)慢性咳嗽1各月以上,经一般抗炎及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同时以上患者肺功能测定各参数无异常。•(3)已明确诊断哮喘患者的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注意事项•气道反应测定首先应该注意在哮喘非发作期进行;•近期未接触过敏原,至少1周内无哮喘发作;测试时无呼吸困难和哮鸣音;•6周内无上、下呼吸道感染;•肺功能检查FEV170%≮;•停用一切影响气道收缩或反应性的药物:12小时前停用β2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48小时停用茶碱和抗组织胺药物。•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可以不停,但应注意其抗炎作用可能降低气道反应性。禁忌症•气流明显受限(FEV≤60%的预计值)•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等•有过敏性休克、严重严重喉头病史者。试验方法•1、患者准备•在试验前询问及检查患者,确定是否存在试验的禁忌症,是否已经停用干扰气道反应性的药物。•2、药物的选择及配制•组织胺目前最常用的药物,一般而言,气道对这两种药物相同剂量的刺激,其反应程度接近。•但乙酰甲胆碱直接作用于气道平滑肌的胆碱受体,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副作用较少,这在较大剂量时尤其重要,而组织胺是炎症介质,吸入后刺激气道平滑肌,也刺激迷走神经末梢,直接和间接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同时直接刺激气道上皮,加重气道炎症,全身副作用较多,如头痛、面部潮红、声嘶等。•组织胺吸入气道后,有短暂不适应期,在此期间再吸入组织胺不引起平滑肌反应,因此,临床上更多使用乙酰甲胆碱。•磷酸组织胺和氯化乙酰甲胆碱为干燥晶体,使用前用生理盐水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乙酰甲胆碱嗜水性很强,开封后需立即称量配成水溶液,常规使用浓度是0.03、0.06、0.125、0.25、0.5、1、2、4、8、16mg∕ml,呈倍倍递增,但使用哪些浓度可按需要选择。•溶液配置后,冰箱中4℃保存,可用两周。•3、测试方法•通常采用两种方案:即2分钟潮式呼吸法和5次剂量计法。•(1)2分钟潮式呼吸法:•采用Wright或DevilbissNo646雾化器雾化吸入给药,压缩空气为动力源,压力50psi,流量5L∕min。组织胺或乙酰甲胆碱浓度0.03-16mg∕ml。•①受试者休息15分钟,先测定肺功能基础值(FEV1),测两次,取高值。•②雾化吸入生理盐水2分钟,测FEV1与基础值比较,降低少于10%,进行下一步,降低超过10%,休息5分钟再吸入生理盐水,重新测定FEV1。吸入生理盐水目的在于使受试者熟悉吸入方法,并确定患者对生理盐水无反应。•③由最低浓度开始,依次吸入组织胺或乙酰甲胆碱,潮式呼吸,每一浓度雾化吸入2分钟,吸入结束后30-90秒测FEV1,观察FEV1降低是否达到20%,否则,5分钟后再吸入下一浓度溶液,依次类推,直至FEV1下降达20%为止。•基础FEV1-吸入组织胺或乙酰甲胆碱后FEV1•FEV1下降%=————————————————————×100%•基础FEV1•(2)5次计量计法•也称深吸气法,采用DevilbissNo40雾化器对气溶胶排出量加以校准,每揿平均排雾量为0.003ml,一次试验用5个雾化器,分别加入生理盐水和4个不同浓度的药液,浓度分别为3.125、6.25、25、50mg∕ml。药物吸入顺序和剂量见表结果评价•在激发试验中,目前普遍采用FEV1作为气道反应性判断指标,FEV1下降超过20%时,停止给药。•计算此时吸入药物的浓度(PC20-FEV1),根据该数值确定气道反应性。•如果在给予乙酰甲胆碱最高浓度后(16mg∕ml),FEV1降低仍不到20%,即PC20≥16mg∕ml,提示气道反应性正常。•一般以PC20<4mg∕ml为激发试验阳性,轻度气道高反应,PC20<1mg∕ml为中到重度气道高反应。•PC20是使FEV1下降超过20%时累计吸入的组胺或乙酰甲胆碱量。•PC20-FEV1<7.8umol(组胺)或PC20-FEV1<12.8umol(乙酰甲胆碱)为气道反应性增高。•另外,判断气道反应性肺功能参数还可选用简易峰流速仪测定用力吸气峰流速(PEF)•使用方便,可在基层医院使用或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安全性•支气管激发试验已普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