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文件编号:WJ-16-2024-0一、目的为了明确风险辨识与评估的职责、方法、范围、流程、控制原则、回顾、持续改进等,更好的对风险进行控制,防范危险发生,特制定本制度。二、范围本制度适合用于我公司范围内的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三、职责1.总经理负责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的领导、组织、协调、分工等职责,由总经理批准发布《重大危险源清单》。2.技术部负责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的策划、实施、检查与监测工作;审查风险评价,制定《重大危险源清单》,必要时及时更新清单。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工作。四、工作程序1.风险辨识的范围(1)公司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生产、起重、运输、登高、高温、维修作业、办公活动等)。(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外来人员)。(3)工作场所的所有设施(包括租赁设备或设施)。(4)危险因素分类a)按能量分七种: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心理、生理)。b)可参考 GB/T13861-2024《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的类型分类。c)可参照 GB/T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的分类。2.风险辨识方法(1)首先正确区分第一类危险源或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指活动中可能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工作环境因素,前者是伤亡事故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后者是发生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因此,风险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危险源,然后再辨识第二危险源。(2)采纳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对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等方法较直观地辨识风险。3.风险评价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在风险辨识基础上,各部门可用以下方法进行风险评价:直接判定法:借助分析人员的经验、推断能力和有关标准、法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评价。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直接评价为重大危险源:a) 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b) 不符合本地区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可能导致危险;c) 相关方(含员工)强烈投诉或抱怨的危险源;d) 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的重大危险和行为性危险因素。(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D=L·E·C)评定Ⅰ级、Ⅱ级的风险等级确定为重大危险源,Ⅲ级风险等级为可承受的一般风险,Ⅳ级风险等级为较小风险,划分分值:D 值 危险程度 级 别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