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点在农民,着力点在村社 ——兰考新农村建设试验的具体经验 何慧丽 温铁军 如果说新时期的农村建设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已成为国家的“十一五”重要规划之一,也成为当前最热的理论研讨领域之一;那么现在,根据事实层面的试验归纳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则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兰考不可能短期内形成进入“资本经济”的条件,至今仍然是贫困县;所以近两年来,我们在这种传统农区开展的新农村建设试验,只能体现“着眼点在农民,着力点在村社”。于是从一开始就解决了如何筹划、怎么干的问题。 本文归纳几条具体经验,不过是要说明实际上干什么事可行、有效的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就村庄层面上讲,是农民在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方面全方位的建设,全方位的合作 农民合作社由于本质上是弱势小农联合而成的组织,因此,才应该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被认为是一种能够兼顾公平和效率的组织创新;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农民互帮互助、共沾利益、共担风险,来把市场行为造成的外部性问题内部化解决。 农民合作社可以有如下类别:购销合作社;资金互助合作社;生产型合作社;已经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训是:联购分销型的合作易于发起,资金互助型的合作必须依赖制度的有效性;至于生产型合作社,事实上大多数难以成功。 农民合作社可以是专业型的,也可以是综合上述几个方面的;但从实际出发,我们倾向于在村庄建立综合性的合作社。因为农民还大多数是兼业化小农,他们不仅耕种着土地,种植着各种粮食作物,而且绝大部分家里还搞着养殖业,养些猪、羊、鸡、鸭、鹅等家禽家畜。结合农民这种兼业化经营的特点,合作社要尽可能为社员提供综合服务,所以,合作社在实践中摸索出了综合服务形式,有资金互助服务,有以图书借阅、电脑查寻、电视放映、专家技术人员讲座等形式的信息服务,各种植、养殖小组的内部技术互助(如统一防疫)和农资统一购销服务等等。 而且,我们深深感到,无论什么样的合作社,在实际运作中都应该伴有文化、培训、服务社区等非经济功能。 从完整的意义上讲,合作社是一个人群共同体,具有经济性、社会性、文化性,合作的经济与合作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合作的经济就没有合作的文化,反之亦然。“奉献、劳动、参与、团结”的合作理念,以及地方传统戏、大众化的秧歌、群体腰鼓、群体表演唱,等等平民化的集体文艺,本身就是对大多数人既“经世”又“济用”,大家聚在一起开心了,精神世界丰富了,身体健康了,本身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