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读图能力的培养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地图作为地理信息传递的载体,它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具有空间区域分布的任何现象,都可以通过地图加以表现,高中地理新课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图,有示意图、素描图、景观图、统计图、曲线图等。面对这些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教者,你想过没有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本文就如何在地理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识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识图”的习惯。中学地理中的地图主要有地形图、政区图、剖面图、地理原理图、地理模式图、地理统计图、景观图、地理示意图、地理漫画等。例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使我们的课堂气氛变活跃,增强课堂趣味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看图的习惯,如果教师经常指导学生认识课本中出现的地图,那么学生也就会认真运用地图学习和复习地理知识,养成看图的好习惯。 二、记图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轮廓、形状,看看是否有明显好记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把图形记住。这样能帮学生轻松地判读出有关图形,从而为进一步解答有关问题奠定良好基础。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总结地图的记忆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五种: 1 .明确目的,重复记忆 由于各种原因,课本(地图册)中的地图,往往是多种地理事象的综合,一图多用。因此,读图时要善于从图中抓住需要记忆的最主要的东西。明确记忆意图,有目的有重点地记忆。例如《世界地图册》中的各大洲图,它集位置、政区、地形、水系、城市等地理要素于一图,没有目的地去泛读一遍,虽然花了很多时间,但是效果不理想。想什么都记住,结果什么也没记住。若是分清主次,强化重点去记忆,结果就大不相同。要想记住地形,在非洲图中只要找出 “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和“撒哈拉沙漠”等地形区的位置和范围,那么不仅非洲“以高原为主,地形起伏不大”、“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的地形特征容易记住,而且这些地形区也难以遗忘。 2 .巧用地图,比较记忆 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