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41. 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2.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先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3. 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4. 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位置和作用。1.句首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即、苟、若、纵、纵使、至若、若夫、于是、且夫、向使、虽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2.句中虚词:于、以、而、者等。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3.句尾虚词:也、乎、哉、矣、耳 E、耳、焉等。常常用于陈述句和疑问句末尾,在它们后面一般要断开。这些分类只是相对的,如“也”有时作句中语气助词,“者”也可作分句末的停顿语气词,等等。【应用体验】1.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选自《苏轼文集•诗论》)【解析】【参考答案】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参考译文】()1.名词、代词作标志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女口: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女口: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应用体验】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取材于《战国朿•秦朿》)【解析】“”(“”)“”(“”)“【参考答案】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参考译文】2.文言文中对话、弓 I 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不过,一定要分清对话、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应用体验】3.请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解析】【参考答案】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参考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