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参章桃米生态村个案分析VIP免费

第参章桃米生态村个案分析_第1页
1/10
第参章桃米生态村个案分析_第2页
2/10
第参章桃米生态村个案分析_第3页
3/10
4 4第参章 桃米生態村個案分析 第一節:桃米社區概述 南投縣埔里鎮桃米里的開發,可追溯自清朝於桃米坑溪兩側屯墾開始,之後隨著漢人的陸續進入,逐漸開墾而形成聚落。桃米坑地名係起源於從前魚池鄉五城山區一帶缺乏米糧,居民必須翻山越嶺至埔里購買稻米,昔日交通不便,皆以人工肩挑運送,這裡成為中間休息站,遂有「挑米坑」之稱。在日治時代設為「挑米坑庄」,臺灣光復後改為「桃米里」,行政區域涵蓋原有數個分散的閩、客聚落所構成的桃米社區。 桃米里位於埔里鎮西南方約五公里、日月潭的入口處,距離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約 1公里(圖3-1),面積約十八平方公里,人口約一千三百人,海拔高度介於420至 800公尺間,區內有六條溪流。當地具有丘陵、溪流及豐富的地形,保有相當面積的自然及低度開發地區, 具有複雜而多樣性的森林、河川、溼地及農業生態系。 因受限於桃米地區複雜地形及散佈的沼澤地,並且相對於埔里盆地的其他社區,桃米社區土地較為貧瘠的因素,因此早期居民在森林中闢地種植地瓜、旱稻為主,日治時期亦有伐樟熬油、鋸木製材維生。之後隨各種經濟作物陸續引入,樹薯、甘蔗、竹筍、紅茶、香菇、茭白筍、生薑、花卉等農產品,皆曾是社區居民主要收入來源。其中麻竹筍、茭白筍、各種菇類曾為較大宗的農產品,在全盛時期,以麻竹筍的產量最高,但隨著竹筍加工廠外移、農會停止收購之後,產量逐年遞減。與臺灣其他農村社區相同,隨著整體農村產業沒落,社區中許多土地陸續休耕,經濟活動日益衰退,輕壯年就業人口大量外流,社區逐漸走向凋敝。 4 5第二節:九二一震災的危機與轉機 桃米社區於 1999年九二一地震中遭逢重創,社區中 369戶房舍中,全倒 168戶、半倒 60戶,受創比率高達百分之六十二,所幸並無人傷亡。但殘破家園該如何重建?對於一輩子與農作物及農具為伍的老農民來說,若僅憑自身力量,恐將難以達成。尤其災區各項產業受到損害,導致原已衰退、蕭條的經濟更加的惡化,失業現象在當時是非常普遍的,種種艱難橫阻在面前,桃米社區居民的心情無不茫然且沈重。 社區居民在救災安置告一段落後,開始嘗試著尋求重建的方法,當時桃米里里長黃金俊在偶然機緣下,透過暨南大學校方人員的引介,邀請震災之後在埔里鎮成立「家園重建工作站」的「新故鄉文教基金會」,進入桃米社區協助規劃災後的重建課題,希望能為社區的重建工作找到一個方向。2000年 1月桃米里「社區重建委員會」正式成立,並設立「研發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参章桃米生态村个案分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