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过滤 第一节、概述 水处理中的过滤一般是指借助网状材料或粒状介质截留水中杂质,使水获得澄清的过程。通过网状材料的过滤称表面过滤;通过粒状介质的过滤称深层过滤。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深层过滤。 一、过滤功能 过滤工艺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水中悬浮物质,但由于不少细菌和病毒依附于悬浮物质,因而过滤工艺对去除细菌和病毒也有明显作用。由于过滤是给水常规处理中除消毒外的最终处理工艺,因此对确保供水水质具有重要作用。 1、进一步去除经过沉淀或澄清后的水中的细小杂质、有机物、细菌和病毒等。 2、当原水浊度较低时,可直接过滤去除水中的悬浮杂质。 二、滤池分类 完成过滤工艺的处理构筑物称滤池。早期应用的滤池.其过滤速度极慢,称为慢滤池(滤速v=0.1~0.3m/h)。随着冲洗方式的改进,过滤速度明显提高,目前应用的滤池绝大多数均为快滤池(滤速v=8~10m/h)。 1、滤池可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 ①按滤料的不同可分为单层滤料、双层滤料、多层滤料及均质滤料(均质滤料指沿着整个滤层深度方向的任一横断面上,滤料组成和平均粒径均匀一致)等滤池。 ②按水流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下向流、上向流、双向流等滤池。 ③按滤池受压情况可分为压力式滤池和重力式滤池。 ④按药剂投加方式不同可分为沉淀后过滤、微絮凝过滤和接触絮凝过滤。 微絮凝过滤和接触絮凝过滤均属于直接过滤方式。微絮凝过滤指在滤池前端设一简易微絮凝池,原水加药混合后经过微絮凝池形成微絮凝体后,即刻进入滤池过滤;接触过滤指原水加药后直接进入滤池过滤,滤前不设任何絮凝设备。 ⑤按运行周期内滤速的变化可分为等速过滤和降速过滤。 上述分类系从各种不同角度出发所作的区分,组合后可形成各种类型滤池 滤池也可适用不同的要求,如普通快滤池可以是单层滤料,也可以是双层滤料。 2、滤池型式选用 滤池型式的选用应根据进水水质、生产能力、流程布置、设备条件以及操作水平和管理经验等确定。 目前常用的滤池型式有:普通快滤池、双阀滤池、重力式无阀滤池、虹吸滤池、移动冲洗罩滤池、V 型滤池等。 三、.快滤池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1、构造 普通快滤池的构造见图 4-1。其构造主要由池体、管廊、进水管、清水管、反冲洗水管、洗砂排水槽、排水管、放空管等组成。 2、工作过程 (1)过滤过程 过滤水头损失h=2.0~2.5m ,滤池出水浊度≤3NTU。 (2)冲洗过程 快滤池工作周期=滤池从过滤开始到冲洗结束所需时间 =过滤周期+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