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缺席董希文百年展,包含了中国美术的痛苦往事“油画中国风——董希文百年诞辰纪念展”于12 月 19 日开幕,全国各地重要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家属所珍藏的128 幅董希文作品出现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这是至今为止展出董希文存世作品最多的一次展览,董希文家属珍藏的《开国大典》 创作小稿也将首次公开露面。 可惜,《开国大典》 成稿未能参展,这是一幅随着建国后历次政治风波而几经修改的画作。董希文( 1914— 1973 )《开国大典》创作小稿过去并无展出机会“当年做董先生的学生时,我就常去先生家,见过他的画作也不少,但这次展出的作品中还有不少我从没见过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油画学会主席詹建俊说。在“油画中国风——董希文百年诞辰纪念展”中,展出的不仅包括原本由各个博物馆、 美术馆馆藏的董希文代表作,还有家属保存下来的珍贵作品、手稿以及文献, 且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微妙呼应。 比如国家博物馆两个版本的巨幅革命历史画《百万雄师下江南》(分别作于1959 、1960 年),首次双双走出国博固然已经可以是宣传点,但再配上家属提供的16 幅《百万雄师下江南》的创作手稿,在宏篇巨作与细部勾勒的对照中,浮现出的是一个精心构思、 苦下功夫的大师形象。此外,此次也是《开国大典》的创作小稿第一次公开出现在公众面前。此前有说法称,《开国大典》的创作小稿原本佚失,董希文之女董一沙对此澄清:“一直保存在家里, 只是过去没有合适的展览契机、正规的展出场合。 而这次是对父亲生平的全面体现,因此将原始稿呈现。”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为了此次展览, 中央美院美术馆以最好的展示空间进行改造,整个展览筹备了四五个月。展览将持续到明年1 月 8 日。128 件作品还原一生创作展览以 128 件作品还原了董希文创作生涯的各个时期。董希文1914 年生于浙江绍兴, 在家藏的大量书画瓷器、 金石碑帖中接受了艺术启蒙,迫于家长要求,中学毕业后他考入之江大学土木系。但一年之后他便辍学,之后的7 年里,他辗转苏州美专、 国立杭州艺专、 上海美专、 越南河内法国国立安南美术专科学校以及国立艺专学画, “遍访名师, 接受了当时国内所有优秀的美术专业学校的教育”,林风眠、常书鸿、李超士、潘天寿等重要艺术家都曾影响过他。展览的第一部分“转益多师”以10 幅作品反映了董希文这一时期的创作,包括其早期的重要作品《苗女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