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高中化学学困生转化新平台康跃辉(象山县第二中学,浙江宁波, 315731)【摘要】新课改中产生新问题,教学内容不变,教学时间缩短,学困生有面增大趋势。本文阐释利用微课转化学困生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取得的成果。【关键字】微课;学困生;探索实践笔者是浙江新高考方案实施的经历者。对比改革前后, 明显感觉到教学内容几乎没变化,教学时间却大大缩短。教师们为了让学生能赶在10 月份参加第一次选考,卯足了劲,加快教学进度,争取在10 份之前能有一轮复习。这样做的结果完全忽视了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规律,使得原本学习力就有较大差异的学生,分化严重。较多的学生明显感觉化学越来越难学,成了教师心目中的“学困生”。学习力差的学生,消化吸收一块知识点需要多一点的时间和教师多次重复的讲解,而课堂时间又很有限,那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让“学困生”破茧成蝶呢?笔者尝试着用微课来转化高中化学学困生。一、微课的“优势”随着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微课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 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短小精悍”是它的特点,“短”,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视觉驻留规律; “小”,教学主题简短,教学目标明确,教师一人就能开发,课程资源容量小,易于网络传输和移动终端拷贝,比如可用手机、Mp4 等存储、播放;“精”,教学内容精选聚焦重难点,学习针对性强;“悍”,可以灵活的用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校内、校外学习等多种学习情景中,是传统教学模式很好的补充。因此,笔者利用平时将教学的重点、难点等制成微课,让化学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疑点,选用对应的微课反复多次的在课外消化吸收。当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困难,我按学困生的“特点”作如下分类:二、学困生的“特点”(一)概念不清型这类学生学习中,抓不住概念的关键字词,生搬硬套概念。比如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学生从字面觉得物质不是电解质就是非电解质,其实两概念针对化合物来说的,而物质从分类看包括单质、化合物、混合物;再比如带有“同”字的几个概念,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一些同学判断时总是要错,究其原因是这些概念的对象未曾记清,把同位素的对象当做单质, 实际是原子。比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