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血压诊疗常规1、定义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分类和标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 90mmHg且可除外继发性高血压。2、高血压分级诊断:收缩压( mmHg)舒张压( mmHg)1 级高血压(轻度)140-159 90-99 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 90-94 2 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100-109 3 级高血压(重度)≥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90 临界收缩期高血压140~149 <90 3、高血压危险度的分层诊断:低危组:高血压 1 级,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见注) ,治疗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如 6 个月后无效,再给药物治疗。中危组:高血压 1 级伴 1-2 个危险因素或高血压2 级不伴或伴有不超过2 个危险因素者。治疗除改善生活方式外,给予药物治疗。高危组:高血压 1-2 级伴至少 3 个危险因素者,必须药物治疗,或高血压3 级病人,但无其他危险因素。极高危组:高血压 3 级或高血压 1-2 级伴靶器官损害及相关的临床疾病者(包括糖尿病),必须尽快给予强化治疗。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水平(1~3 级),男性(大于 55 岁),女性(大于 65),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纤维蛋白原升高,靶器官损害伴随的临床情况。4、症状、体征:大多数起病缓慢,一般缺乏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呈轻度持续性;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不一定与血压水平有关,多数可自行缓解。也可以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约五分之一患者无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发现。体检时听诊可有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早期喀喇音,少数患者在颈部或腹部可听到血管杂音。脑部表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脑病、脑出血、脑血栓形成。心脏表现: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肾脏表现:肾功减退早期可表现为夜尿、多尿、蛋白尿、管型和红细胞尿,晚期可出现氮质血症和尿毒症。眼底改变:视网膜动脉痉挛、变细;视网膜动脉狭窄、动静脉交叉压迫;眼底出血或棉絮状渗出;视乳头水肿。5、入院常规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生化(肌酐、尿酸、谷丙转氨酶、血钾、血糖、血脂)、心电图(识别有无左室肥厚、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等)。 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