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十八章心功能不全一、基本要求(一)掌握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的概念(二)掌握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三)熟悉心力衰竭的原因、诱因(四)熟悉心力衰竭的代偿方式及其意义(五)熟悉心力衰竭时代谢机能的变化(六)了解心力衰竭的分类、防治原则二、知识点纲要(一)心力衰竭的定义 :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或/ 和舒张功能发生障碍, 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 即心泵功能减弱, 以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或综合征称为心力衰竭 (heart failure)。这个定义有三个要点:(1) 心力衰竭发病的基本机制是心肌收缩或/ 和舒张功能障碍; (2) 发病的关键环节是心输出量减少; (3) 心泵功能与代谢需要之间的平衡被破坏。(二)心力衰竭与心功能不全的关系心功能不全包括了两个发展阶段,即心功能减弱但处于完全代偿阶段和心功能减弱的失代偿的阶段,心力衰竭属于后一阶段, 换言之, 心力衰竭是心功能不全的严重阶段。(三)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心力衰竭是以心肌舒缩功能障碍为基本发病机制的病理过程( 或综合征 ) ,其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但任何最终削弱心肌舒缩功能的疾病或病理因素(见教材P192)都可成为心力衰竭的病因。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是心脏损害和心脏负荷过重。(四)心力衰竭的诱因病因是引起疾病的特定因素,但病因的存在不一定总是导致心力衰竭。在临床上有许多诱发因素, 可强化心力衰竭病因, 促进心力衰竭的发病。 熟悉这些诱因将有助于对心力衰竭发病的理解。(五)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心力衰竭基本的发病机制包括:1、心肌收缩性减弱(1)心肌收缩相关蛋白质破坏细胞坏死细胞凋亡(2)心肌能量代谢紊乱能量生成障碍能量利用障碍(3)心肌兴奋 - 收缩耦联障碍2 胞外 Ca2+内流障碍肌钙蛋白与 Ca2+结合障碍肌浆网钙处理能力(摄取、储存、释放)障碍(4)心肌肥大的不平衡生长心肌交感神经分布密度下降冠状微循障碍心肌线粒体数量增加不足心肌表面积 / 体积比值下降肌球蛋白 ATP酶活性下降2.心肌舒张功能异常(1)钙离子复位延缓(2)肌球 - 肌动蛋白复合体解离障碍(3)心室顺应性降低(4)心室舒张势能减少3、心脏各部舒缩活动的不协调性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可使心脏各部舒缩活动的协调性遭到破坏,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六)心衰的代偿与失代偿心力衰竭发病的关键环节是心输出量的减少,为防止心输出量的减少, 机体有各种代偿机能来维持心输出量的稳定。完全代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