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文速记的起源与进展一、中文速记的早期应用1910 年清廷为筹备实行所谓“君主立宪”开设了议会(资政院即一院制国会),同时并在各省设立谘议局(省议会),需要大批速记人员。当朝廷了解到中国此时已有中文速记术发明,决定征召在湖北办洋务实业的蔡璋(蔡锡勇之子)进京,成立资政院速记学堂,任命蔡璋为总教习(校长)兼资政院速记长;公开招考了一批文理通顺品行端正的青年学习中文速记术(此时《传音快字》已由蔡璋加以补充修订,易书名为《中国速记学》,成为中国第一本学习中文速记的教科书)。这个速记学堂前后一共培育了 200 多名速记员,除了部分分发到各省谘议局外,其余随蔡璋在资政院担任速记工作。不久,辛亥武昌起义,二千年来封建专制王朝被推翻了。一度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很快又将政权移交给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旋即在北京成立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及国会,尽管当时的国会议员被讥讽为“猪仔议员”,但议会终究还是挂着一块“民主”的招牌,此时蔡璋带着他辛勤培育出来的中国最早一批速记员,并继续以议会速记长身份为北洋政府的议会民主政治服务。中国速读记忆的历史1927 年北伐成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蔡璋率原北洋政府的一批速记员南下,与原在广州的南方革命政府的速记员(主要使用当时流行于省、港一带的张才式速记)合流,立法院代替了国会,蔡璋本人又三任速记长。此后,蔡式速记逐渐淘汰,退出了(中国速记的)历史舞台。从20 年代到 40 年代,中文速记出现了汪怡、杨炳勋、张邦永、唐亚伟等多种方式,并各领风骚。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一时期中文速记的应用主要仍局限于国民政府五院中央国家机关一级。速记术在中共党内的应用可以上溯到 30 年代中期。1937 年一名知识青年张霁中(今沈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携带了一部汪怡简式速记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在老区撒下了速记种子。此后中共领导人的讲话开始利用速记记录,著名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即为其中之一。1928 年 6、7 月间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第六次代表大会的速记记录原稿,现保存在中央党校,尚未译整。“六大”的速记录原稿究竟是哪种中文速记方式或是某种外文速记尚待判定,如能全部整理出来,这对于党史文献资料的讨论,必将填补一项重大空白,对中共党内开始利用速记的时间更可上推到本世纪 20 年代。(已判明为俄语速记——补注)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二、人民共和国时期的速记应用1949 年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速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