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其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是一个原料缺乏的工业国家,它依赖的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技术力量。在德国,不论担任那一种工作,完成那一种任务,“资格”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资格”,绝大多数是靠职业教育来实现的。因此德国人把职业教育比喻为“经济腾飞的翅膀”、“经济发展的柱石”。而德国职业教育中最具特色并成为其核心部分的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双元”是指学校——企业、理论——实践、思维——动手。“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要优点是:一方面既保持了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式”技能方法的直接性、有效性,同时又克服了传统的学习技能方法的随意性强和理论知识的缺乏。另一方面使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克服了学校闭门办学所造成的与企业要求脱节的情况,使学生一毕业就能直接上岗工作。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特色1. 形成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的教学理念。德国人重实务,也重思辩;既有强烈的国民性,又有浓厚的公民性。黑格尔哲学中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为“双元制”中角色的演绎铺垫了深厚的哲学根基。同时“双元制”在其历史进程中也充分体现着日耳曼民族重视技能的文化传统其中,既有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3H”(手、脑、心)思想和斯普朗格“陶冶”理念的渗透,又有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论和公民教育思想的灌注,以及洪堡以重视个性、培养多能而造就优秀人才振兴民族国家的民主教育思想的熏陶。因此,德国教育专家胡勃先生认为:“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与其称它为一种教育制度,不如称它为一种‘思想',是一种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思想”。在德国,全社会有一种共识:教育是对未来的投资。没有经过职业教育的人不能进入工作岗位。德国职业教育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为年轻人开设一条成功的职业道路;二是保证年轻人掌握一种胜任经济发展和工作需要的技能。有人说,“哲学”是一门“追求智慧的学问”。当大多数人只注意花和果、枝和叶的时候,不要忘了,一棵树长成什么样子,是它的树根和树干决定的。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应该寻求“授之以渔”之道。2. 实施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阶梯式课程结构。“双元制”中的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理论课程有专业理论、专业制图和专业计算。三门课程覆盖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知识覆盖面广,内容浅显易懂、综合性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程又按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分业培训)、专长培训三个层次呈阶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