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精品文档学习延安精神延安,中国红色政权的摇篮。翻开中国现代史或中国革命史,延安这个地名永远都闪烁着璀璨的光芒,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1931年,刘志丹、谢子长等,在陕甘宁边区和陕北领导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使这里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保存的一块较大的红色区域。1935 年,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后来到这里与西北红军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 军胜利会师,并在这里落脚扎根,从此延安成了中国革命的圣地。从 1935 年到 1947 年,整整十三个春秋,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屋,决胜千里,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今年暑假,我有幸和学校其他老师一起来延安培训学习,并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旧居和当年的中央办公厅。这是些怎样的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啊,就连中央办公厅也只有现在的农家庭院般的大小。看着这一切,我们都被深深地震撼了,这种震撼决不是来自感观的冲击,而是源自这惊人的朴素,和这种朴素所蕴含的精神张力。也使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之所以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和蒋家王朝,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抗衡,更是精神力对物质力的超越。精品文档2/73/7精品文档中,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全体职教人,在秉承行知教育思想的同时,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共同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打好行知品牌、办好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促进地方发展。其一、艰苦奋斗,创建节约型学校艰苦奋斗是不仅我党的优良传统,克敌制胜的法宝,也是我们从事各项事业所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这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然而,虽然投入的财政总额逐年增加,但是对具体到每一所学校来说还是显得捉襟见肘。此外,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意味着职业学校对人才培养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办学条件的改善、实训设备的添置和更新、聘用专家、教师的工资等等方面,因此,财政投入和学校发展需求还不够匹配。这需要我们在多方筹措资金的同时,发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不影响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办学成本。我们既要建现代化的职业学校,又要创节约型的学校,只有这样学校才能获得稳定、长远和可持续发展。其二、更新观念,树立服务意识从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