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第 20 卷 第 41 期2016 – 10– 07 出版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October 7, 2016 Vol.20, No.41 P.O. Box 10002, Shenyang 110180 www.CRTER.org6190 · 研究原著·www. CRTER .org 侯波,男,汉族,1969年生,山东省胶州市人,1992年潍坊医学院毕业,副主任医师。中图分类号 :R39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4344 (2016)41-06190-07 稿件接受: 2016-09-07 心脏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其增殖与迁移的机制侯波 1,朱先云 2,王学坤 3(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1心内科,2内分泌科,山东省青岛市266300 ;3青岛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山东省青岛市266042) 引用本文:侯波,朱先云,王学坤. 心脏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其增殖与迁移的机制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 ,20(41):6190-6196.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41.017ORCID: 0000-0002-7743-0450(侯波 )文章快速阅读:文题释义:干细胞 niche :在心脏干细胞的自我更新、生长增殖、多向分化和持续存活等方面需要依赖特定的微环境,即干细胞niche 。干细胞 niche 对干细胞的作用是通过多种因素起作用的,例如干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干细胞与邻近分化细胞的相互作用、干细胞与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黏附因子的相互作用等,干细胞 niche 调控干细胞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心肌重构: 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导致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心肌细胞肥大、细胞凋亡、胚胎基因和蛋白质的再表达、心肌细胞外基质量和组成的变化。摘要背景:体外环境下进行心脏干细胞培养的过程中,生长微环境可能会对细胞的的增殖等产生一定的影响。目的: 在体外环境下培养大鼠心脏干细胞,探讨心脏干细胞增殖、迁移的可能机制。方法: 纳入 SD 大鼠 10 只,获得心肌组织块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收集第3 代心脏干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进行干细胞鉴定,检测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kit) 和 CD45 、 CD90 的表达。收集培养后的组织块,随机分为 2 份,一份用多聚甲醛进行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后切片, 进行苏木精 - 伊红染色、 Masson染色以及细胞凋亡检测;另一份在培养基中添加EdU 标记增殖细胞,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kit 阳性细胞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 9 及转化生长因子β1 等表达。结果与结论: ①细胞鉴定结果:心肌组织培养7- 10 d 后有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