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是指持续一个月以上 (以前为三个月或半年) 的疼痛, 也有人把慢性疼痛比喻为一种不死的癌症。目前,中国至少有一亿以上的慢性疼痛患者。1 慢性疼痛的概念和分类1.1 概念 疼痛是一种机体内在的主观感觉,它常常与其他疾病伴随发生。而慢性疼痛是指引起伤害性刺激的损伤痊愈而疼痛依然存在的一种状态[4]。它常伴随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和躯体反应,并且与应激和抑郁状态显著相关[5]。这些身体、情绪和社会方面的混合因素使得对慢性疼痛患者的处理变得复杂。慢性疼痛是持续很长时间的疼痛,并伴有现存在的或潜在的组织、神经损伤而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因素复杂结合的主观感受[6]。国际疼痛研究协会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将疼痛定义为伴随着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并由这种损伤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而慢性疼痛是超过正常组织愈合时间(一般为3 个月) 的疼痛。 大多数医生从实用出发,认为持续超过6 个月的疼痛才是慢性疼痛。这类疼痛常常在一定的期间(数月至数年) 内反复发作或者时轻时重,迁延不愈。1.2 分类 慢性疼痛依疼痛部位不同可分为背痛、颈痛、头痛、口面痛等。依疼痛性质不同可分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和伤害性疼痛。依疼痛的不同组织和病因可分为纤维肌性疼痛、骨骼肌痛、风湿痛和复合性局部疼痛症候群等[7]。神经源性疼痛又称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中枢或周围感觉神经损伤所致,但常无可见的组织损伤。疼痛常在损伤后一段时间发生,疼痛为持续性, 伴有感觉异常;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多发性神经病痛)因小神经纤维受累所致,见于糖尿病、血管炎、AIDS 、尿毒症、毒物和药物中毒,以及淀粉样变性。纤维肌痛(FM )指非骨关节的广泛平滑肌痛,并有触痛点。 美国风湿学会拟订的诊断要点为:身体两侧广泛痛(腰或腰以上的中轴线骨骼肌痛)超过 3 个月, T11~12 双侧触痛, 可能伴有头痛、 抑郁、焦虑、 刺激性排便、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神经内分泌改变等。复合性局部疼痛症候群(CRPS型),旧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实为创伤后疼痛症候群,表现为持续痛,有时有刺蜇痛。亦有书中将其分为:炎症性疼痛、神经性疼痛、血源性疼痛、代谢性疼痛、免疫源性疼痛、心理性疼痛。其中炎症性疼痛是慢性痛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可表现为长期的酸痛,隐痛或定期及不定期的发作痛,有时可有明确的定位疼痛,有时则缺乏。2 疼痛的评估2.1 视觉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