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神木职教中心职高一年级(语文)高效课堂导学案班级: ___ ___组别: ___ ___姓名: ______ _____ 审核:薛武春本节课题《致橡树》学习目标1、感受含蓄朦胧的意象。2、体悟诗人的价值观和爱情观。3、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歌语言的能力。4、体会意象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5、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 教学重点1、理解含蓄朦胧的意象。2、诗歌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预习案 —— 课前自主学习介绍作者有关情况舒婷,当代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1952 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她从小就喜欢朗读诗歌,可是少女时代刚刚结束, 十年动乱就将她推进了风雨之中。1976 年她到福建西部山区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 。家庭的变故和她个人的遭遇使她倍受痛苦和磨练,也为她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 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诗集《双桅船》获全国新诗优秀奖,而她的《致橡树》则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品。《致橡树》写于 1977 年,一般把它看作是一首爱情诗,在诗中,诗人没有流于狭小的爱情圈子,而是以新颖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为当时新诗中的爱情描写吹进了一股新风。“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酝酿于文革期间,是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出现于文坛的一种文学思潮。因其在艺术形式上用总体象征手法,具有多义性和不透明性以及朦胧美,所以称“朦胧诗”。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人本主义对长期文化专制的反抗。探究案——课中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抓意象,悟感情,挖主题。1、列举诗中出现的意象。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以下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诗人对这些爱情观所持的态度是什么?它让你想起了生活中哪一类人? (1)凌霄花(2)痴情鸟儿(3)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又比喻怎样的爱情观?抓住关键词,谈谈你的看法。小 结 : 至 此 , 诗 人 用 了 一 系 列 的( 修 辞), 否 定 、 批 判了的爱情观,深刻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观、爱情观,即: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探究点二: 3、诗人笔下的橡树和木棉这两个意象具有什么特点?4、诗人认为木棉有“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这一句让你想到了什么?探究点三 :5、诗人认为具有阳刚之气的橡树和具有阴柔之美的木棉应该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关系,作品中哪些诗句说明了这一点?你又怎么理解这些句子?(1)我必须是你近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