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规范 4-5 章强条解读2 抗震强条学习4~5 章4.1.6 建筑的场地类别, 应根据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 按表 4.1.6划分为四类,其中Ⅰ类分为Ⅰ0、Ⅰ1 两个亚类。当有可靠的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且其值处于表 4.1.6 所列场地类别的分界线附近时,应允许按插值方法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所用的特征周期。现在讨论为什么选择剪切波的速度来判断土的类型?1. 土层剪切波速:剪切波在土层中传播的速度。等效剪切波是实际工程中测量出来的。这里说的剪切波就是地震横波,其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前进的方向相互垂直。周期较长,振幅较大,使建筑物产生水平运动。其实地震波有很多种,横波不是最强大的,最3 强大的,对地表建筑物影响最大的是面波。面波又有两种不同的波,R波和 L 波,R波在 x,z 平面做与波前进方向相反的椭圆运动,L 波在 XY平面做与波前进方向垂直的蛇形运动。而不管是R波还是 L 波 它都会有剪切的分量。 22 2. 根据公式:)21)(1()1(;)1(2EVEVPs根据弹性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的关系VS可以简化成( 公式摘自王社良主编《抗震结构设计》第3 版 P3,弹性模量、泊松比剪切比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材料力学》上下册,里面有详细说明。) )由上式可知:泊松比μ 对剪切波速度影响不太大,相对稳定,而对压缩波影响很大(例如μ =0.2→0.48 时)。这种变化特征对于现场测试 VP时的要求很高,而实际上很难做到。土可以认为是由骨架(矿物、砂粒等)与填充物(气体、液体等)组成。剪切波不能在气体或液体中传播, 即 VS只与土的骨架性质有关,而与填充特无关。岩土的骨架和颗粒之间的连接形式, 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它相对稳定。而压缩波则不同,它可以在任何介质中4 传播,所以 VP除了与土的压实程度和弹性常数有关外,还和岩土的含水量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因此,用 VS则更能客观地反映土的性质。(资料中字体倾斜且画线的是我自己总结和理解的, 且总结并不来源于规范。)关于土层剪切波速的测试。2001 规范的波速平均采用更富有物理意义的等效剪切波速的公式计算,即:vse=do/t 式中,do为场地评定用的计算深度,取覆盖层厚度和 20m两者中的较小值, t 为剪切波在地表与计算深度之间传播的时间。 本次修订, 初勘阶段的波速测试孔数量改为不宜小于3 个。多层与高层建筑的分界,参照《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改为24m。(条文说明 P291)场地覆盖层厚度 :要求其下部所有土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