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一)1. 子盗母气的理论基础是A. 五行相生B. 五行相克C. 五行相乘D. 五行相悔2. 根据五行规律,脾病及肝属于A.相克B 相悔C. 母病及子D. 相乘答案:AB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1. 五行的含义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是归纳宇宙万物并阐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基本属性。2. 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1)五行特性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直观观察和朴素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性概念,是用以识别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的基本依据。“水日润下,火日炎上,木日曲直,金日从革,土爰稼穑”是对五行特性的经典性概括。“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是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屈又能伸的特性,引申为凡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木。”“火日炎上”:“炎”,是焚烧、炎热,光明之义:“上”。是上升。炎上,是指火具有炎热、上升、光明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温热、上升、光明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火。“土爰稼穑”:“爰”,通“曰”:“稼”,即种植谷物:“精”,即收获谷物。稼精,泛指人类种植和收快谷物的农事活动。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和“土为万物之母”说。“金日从革”:“从”,眼也;“革”,即变革。是指金有刚柔相济之性,金之质地虱刚硬,可作兵器以杀裁,但有随人意而更改的柔和之性。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金。“水曰润下”:“润”,即港润、需润。“下”即向下,下行。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下行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载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水。(2)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五行学说依据五行各自的特性,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归类,从而构建了五行系统。事物和现象五行归类的方法,主要有取象比类法和推演络絳法两种。取象比类法:“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快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的事物,从面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中医学在天人相应思想指导下,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结构的四方一位,时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