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 午 节 与 屈 原一、端午节的由来二、端午节的习俗三、东亚文化圈中的端午风俗四、屈原和他的时代一、端午节的由来端午:端阳、重五夏节、浴兰节、天中节、诗人节“ 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后汉书 · 列女传》孝女曹娥者,会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为巫祝。汉安二年( 143 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溯涛婆娑迎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至元嘉元年,县长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傍,为立碑焉。《汉书 · 地理志下》应劭注( 越人 ) 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像龙子,故不见伤害也。《史记 · 孟尝君列传》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论衡》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东晋大将王镇恶 北宋徽宗 《隋书》卷 31 《地理志下》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到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尔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诸郡率然,而南郡、襄阳尤甚。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 唐 ] 文秀《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旧唐书 · 杜亚传》江南风俗,春中有竞渡之戏,方舟前进,以急趋疾进者为胜。挂菖蒲、艾叶《风土志》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主含二硫化二砷( AS2S2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内服易慎,不可久用。孕妇禁用。韩国1927 年将山神祭定为端午祭。1967 年列为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产第十三号。2005 年获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 三、东亚文化圈中的端午风俗日本的粽子傣族:过端午也吃粽子,粽子节。毛南族:过端午节,但节日的意义与汉族不同,称为药节。四、屈原和他的时代屈原(公元前 335 ~前 278 年) *******《史记》卷六八《商君列传》《史记》卷六八《商君列传》““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