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国教育史重点主观题集锦 试评析英国近代教育制度发展的基本特点。 ⑴慈善教育:英国的初等教育一直由国教会管理,教会初等教育具有慈善性质。慈善学校不收学费。课程主要是基督教义,使儿童勤劳守法。学生毕业不能升入文法学校和公学。对其他国家的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⑵文法学校和公学:是英国富家子弟升入大学的预备教育,属于中等教育性质。修业年限一般为 5年。注注古典语言的学习和上层社会礼仪的培养,同时还进行体育和军事训练。19世纪以后,改革文法学校和公学成为英国中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⑶学园: 17世纪出现的由非国教派创办的一种新的学校形式,主要靠学生交费维持,传授一些实用的知识。17世纪后期得到较快的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实科性质的中学,在18世纪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不仅对英国的中等教育,而且也对美国中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需要的影响。 ⑷星期日学校和“导生制”学校:1780年,报馆经理雷克斯首创“星期日学校”(亦称“主日学校”),以利用礼拜日对童工进行指导和教育。最初仅教阅读《圣经》,以后又教初步的读、写、算知识。流传到欧美各国。18世纪 90年代,教会人士贝尔在印度,兰卡斯特在伦敦分别创立了“导生制”学校。基本方法是先将学生编成小组,每组 10人,再指定一个年龄较大且成绩突出者为“导生”,教师先教“导生”,“导生”再对小组进行教学。但由于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教学方法过于机械,19世纪中期以后为正规初等学校取代。 ⑸国家干预教育的开端:19世纪以前,国民教育的权力主要集中在教会手中。1807年,议员怀持布雷特提出了《教区学校议案》。 1816年,英国国会成立了调查伦敦贫困儿童教育情况的特别委员会。 1833年,英国国会通过了“教育补助金”法,开了政府通过拨款形式间接干预教育的先河。以后,英国又成立了专门负责教育拨款分配和使用的枢密院教育委员会,后又改组为教育局,至此形成了英国教育领导体制的新特点。 ⑹“新大学运动”:19世纪初,英国产业革命要求大学适应新的需要,英国开始了新大学运动。1828年,伦敦大学学院成立,拉开了新大学运动的序幕。学院以自然科学学科为主,不进行宗教教学。1829年,国教派成立了国王学院,也开设了许多新的课程。1836年,两所学院合并为伦敦大学。不久,又有许多医学院和普通学院附属于伦敦大学。19世纪下半期,在伦敦大学的带动下,英国许多城市,如曼彻斯特、南安普敦、纽卡斯尔等出现了新的大学。这些学院的共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