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伏枥集》有感俗话说得好。学无止境。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我们时常都说要终身学习。作为教师这个职业,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犹为重要。《伏枥集》阐述了叶老数十年如一日的研究成果,以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难点为研究突破口,以论文、讲座稿为编排,涉及小学语文的字词句段篇各个知识点,涵盖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的方方面面。书中的内容对一线小学语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和指导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拜读《伏枥集》,我如沐浴春风,深受启发。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和思考谈谈自己的感受。一、佩服叶老对教育的热爱和忠诚。自1998年,叶老已经退休了,但他面对正在开展的如火如荼的小学课程改革,面对多年共事的同事的期待,他毅然为自己订了“三个五”规划:一、为人民教育事业工作五十年;二、退休后,再为本市培养五十名小学语文教学骨干教师;三、协助基层学校开展五项语文教学科研专题实验。时至今日,叶老的“三个五”都完成了,他的人生价值得到的进一步的提升。我觉得要学习叶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要像361度一样多一度热爱教育事业,做起来就会幸福很多,快乐很多。二、学习叶老对课程的研究的深入。作为市教研室教研员,负责全市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的研究,他走过了从陌生到熟悉到热爱的历程。从他的论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叶老对《语文新课程标准》和教本、教参的内容和要求了如指掌,阐述自己的论点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如《把语言训练落实到实处》中,叶老指出关于落实“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问题。加强语言训练成为了语文老师的共识,但关键在语文课堂上要把语言训练点选好,做到一课一得,循序渐进,紧靠目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形成语言训练的系统。低年级共有四次比喻句的训练,包括一年级上册的《小学的船》,二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一》,二年级下册的《数星星的孩子》《清澈的湖水》。《清澈的湖水》需要指导学生认识本体和喻第1页共10页体就行了,至于比喻句的其他知识可留到中年级,这就是根据学段目标选定语言训练点。三、学习叶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每篇的论文的主题不同,1但有一个共同点是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用教”。他强调教师是一种主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因此:1.他主张语文课堂要重视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做好释疑,毕竟“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2.他主张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专家指出。“未来的文盲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崔峦老师强调。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在语文教学中,不只是要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言蔽之,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是“授之以渔”。叶老结合教材中的例子,针对语文科的特点和知识结构总结了一系列的语文学习方法,对语文学科教学很有参考价值。""以上是我学习过程中最深刻的的地方,书中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我希望通过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加以运用,从而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和理论认识。正如叶老所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自退休以来十多年过去,叶老还在教育事业上默默耕耘,做出了许多新的成果并转化成教育专著。在此,希冀更多的老师能读到叶老的成果,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教育中,为东莞这片热土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为家乡的建设服务。第二篇:读《飞鸟集》有感读《飞鸟集》有感第2页共10页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那只美丽的“飞鸟”,从此,他便久久栖息在我的脑海中,我的心坎里,我的灵魂里。广袤的沙漠正狂热地追求着一叶绿草的爱。她却摇摇头,笑着飞走了。——摘自《飞鸟集》曾经有一个人为我解释这句话的含义,沙漠面对他单调的色彩与无边的空旷觉得寂寞了,于是他呼唤绿草,于是它呼唤绿草:“我只要一叶,一叶,我不奢求。”绿草来了,却又带着善意但又无可奈何的微笑,又摇摇头走了,亲爱的沙漠,我愿与你做伴,却不能忍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