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监测方案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原则实施细则()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善核心条款中第 4 章 20 节 3 条 2 款的规定,在全院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工作,具体方案以下:一、监测目的1. 监测手术操作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及外科手术医生感染专率;2.建立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数据的比较体系;3.评价院感控制效果,有效减少外科手术部位感染。二、监测范畴涉及全院全部外科手术科室的手术病人监测科室为: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烧伤科、普外一区,普外二区、普外三区、骨科一区、骨科二区、骨科三区、妇科一区、妇科二区、妇科三区、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手术类型涉及全部择期和急诊手术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按卫生部颁布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防止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中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 30 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 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2. 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3. 含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涉及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1. 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量分泌物)。2. 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边手术部位感染。3. 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 30 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 1 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 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2. 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含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涉及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3. 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它感染证据。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不必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三)器官/腔隙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 30 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 1 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 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2. 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3. 经直接检查、再次手...